這是“心靈對話寫作小組”第九篇文章
今天想用這樣一個標題作為文章的開始,乍一看話題有點大的感覺,但忽然一想,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活在這個地球上,都是勇士。
這樣的感觸來自于下午對于好朋友的采訪。我和她相約見面,聊天、吃飯,做采訪。與其說是為了采訪而見面,不如說,因為要見面,順便做一下采訪。在采訪之前我們就已經聊了很多,想說的,能說的,愛說的,不愛說的,在我們見面的時刻總是能夠迸發很多不常說的語言。似乎我們彼此就是對方的定心丸,有些話,跟對方說了,才覺得踏實。所以我們總是隔一段時間,就會想要約見。但這個約見并不頻繁,平時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投入在各自的生活里,到了一個像時間節點的位置,見面就被需要了。
今天的采訪因為事先我們是彼此做好準備的,所以進展起來很順利。或者說,就是如此完美的安排,讓這個采訪這樣進行。我們彼此都感到收獲很多,她也沒想到自己能夠通過一次采訪對自己過往的人生進行了一次梳理。
剛剛做完這個采訪的時候,我是有些疲憊的。可能也是身體上的疲憊,讓我有些提不起精神。但后來仔細一想,原來我的內心有一份焦急,想要趕快最好是馬上把這篇采訪文整理并撰寫出來。這次的采訪進行了兩個小時,按照錄音來記錄的話,估計要整理半天的時間。我隱隱感覺到了自己的焦慮。我明明是喜愛采訪的,為什么在想到要整理錄音的時候有這樣的焦慮在呢?難道不應該是期待著這樣的內容被整理成作品被更多的人看到嗎?
我在這一刻意識到,與其說我喜愛做采訪,不如說我喜愛了解更多人的人生故事。通過這樣的了解,豐富我自己,也豐富了他人。但我是否真的喜歡撰寫有關采訪的文章的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但之所以焦慮,可能是由于我想要趕快把文章整理出來,畢竟有一個期限在前方約束著。而我是一個一旦有期限約束的情況下,就會不自覺緊張的人。我看到了自己的緊張,也盡量地讓自己放松下來。
采訪的過程對我很重要,但把它整理撰寫成文便是我的一個表達過程,一定是要在我自身狀態很好的情況下去表達的,所以我感到焦慮,就是在提示我,現在不適合做這件事,需要休息,當我想要做的時候,自然就會去做。于是我感到放松了一些,也沒那么多的緊張感,慢慢變得開始期待我去整理采訪錄音的那一刻的到來。
也許這也是很多作家藝術家面臨的狀況,當人們的所做所想,都是依照靈感,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和自然。而當我們在用一些要求和規則要求自己的時候,一切的呈現則是一種被束縛,施展不開的狀態。
說說便離開得遠了。這和今天文章的標題好像并沒有太多的關系,但仔細想一下,其實是有關系的。我們每天以至于這一生所做的事情,其實在做的每一個當下,我們都是離死亡更進一步的。但即便這樣,我們又為什么要去做它們呢?今天和好友在采訪的過程中也有涉及到這個話題。如果能夠在每個當下出于單純地想要表達,這一份表達來自那一份源源不斷的靈感,那似乎我們的生命就是一份關于靈感的美好表達。但若是每一個當下我們都活在自己的念頭里,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么,完成些什么,那這樣的人生就是充滿焦慮和掙扎的。但即便是這樣,也無妨,想必當這種焦慮和掙扎被體驗足夠的時候,自然會發生一些應有的改變。但無論是能夠時時刻刻活在靈感中的人,還是時時刻刻活在焦慮和掙扎感受中的人,都是勇敢的,因為這兩者都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之所以不容易,所以才分外努力和珍惜,若要說哪一種人生是對的,我想恐怕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有的只是你對生活的那一份相信,引領著你去感受那一份相信帶來的體驗。你相信人生是輕松快樂美好的,那便會是將來的體驗。你相信生活是痛苦分裂掙扎的,你也會持續在這樣的感受中遨游。但無論怎樣,處在這些體驗中的我們都是勇敢的,因為活著,就是最需要勇氣和力量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