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話:幾年前就讀過這本書,未完全懂。現在再看也未必可以透徹領悟。直到終于提筆寫書評,查資料看作者已辭世。內心翻涌,寫薄文以致敬。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
我一向認為看書是充滿怪誕荒謬的旅程,時而跌入一個幻境,時而大徹大悟。
所以當我翻開《百年孤獨》的時候,我跌入了很深很深的夢境,同這巨大的壁畫一樣的歷史與魔幻俯首,目睹七代人的興亡與盛衰,榮耀與落寞,那滲入血液中的窒息的孤獨。
所以當1982年,作者馬爾克斯攜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耶魯達會說,這世界上唯一與《堂吉柯德》可以媲美的便是《百年孤獨》。
然而上帝需要才華橫溢的人,于是2014年4月17日,加西亞.馬爾克斯離開了這個世界。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通過一個個故事,一本本書寫出了歷史般的滄海。
《迷宮中的將軍》帶我們見證玻利瓦爾一生戎馬、起伏跌宕于遺憾中落幕;《霍亂時期的愛情》告訴我們何為真正的愛與死亡;之于百年孤獨《百年孤獨》,那是在一個浩大世界中,對歷史觀的俯首。
于是我們透過它,看到了三十二喪鐘齊鳴的哥特式的古老城堡,那里的陽光會彌散入空氣的塵埃和灰蒙的銀十字架中;
看到了巨大荒蕪的沼澤,蠑螈爬滿了枝蔓,霧氣永遠不會消散,中心的巨大帆船桅桿依然屹立;
看到了百年的世紀戰爭,一個從西印度群島到哥倫比亞,橫跨大西洋到羅馬的拉丁美洲自由與矛盾的階級紛爭;
看到了龐大的魔幻般的香蕉公司,還有隱藏在下面的血腥貿易和科技帶給人的震撼和絕望;
看到三頭火車穿越沼澤與文明之外的大漠,里面載滿了三千尸體看不到盡頭的不可思議的畫面;
看到了上帝創造世紀后的四年十一個月的洪水浩劫和諾亞方舟的再現....
這就是三十萬字展現給人們的的七代輪回,“這個家族的歷史是一架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著的輪子,周而復始”。于是我們看到宿命般的命運重現,看到奧雷鏈諾上校一聲戎馬后孤獨而沉默的死亡;看到阿馬蘭塔枯槁的愛情和復雜的痛苦;看到麥蕾黛絲曇花一現的美麗和遺留消逝的溫情;看到菲蘭達一生的守舊和圣徒的決絕...每一個人物的出現都伴隨著希望和奇妙,每一個人在家族的親情之間卻滲透著隔膜與閉塞,最終,每一個人的消逝又令人為之扼腕和震驚。
如同吉普賽人的羊皮紙預言:“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
烘托這華麗饕餮的正是拉丁美洲一百年的歷史,它的經濟,它的繁榮,它的斗爭,它的崛起。
于是從霍.布恩蒂亞開辟馬孔多城鎮開始,它注定要接受東方國度的洗禮,經歷科技文化的巨變,為了自由與平等留下鮮血,仰望歐洲的復興和動蕩,接受階級矛盾間的利害沖突,最后在上帝的清算與懲戒之中,尋回人性,捍衛生命然后于暴風中消逝。
所以看看文明的復蘇,文化的交融,魔幻般的場景,窒息的人世冷暖,宗教起源,歷史的銘記,人倫的反思....《百年孤獨》于風中消散,面目卻清晰可辨——每一道皺紋中都是一卷滄海。
所以看看《危險的國度》,原來歷史與魔幻的結合卻有其魅力所在;所以對比《白鹿原》,原來不同的文化催生出來的經典是這樣的變化多端。
就像布恩蒂亞問梅爾家德斯:“千百年后馬孔多會不會成為帝國,布恩蒂亞家族會不會傳承下去?”
梅爾家德斯回答:“很久以后,沒有人會記得布恩蒂亞這個家族;很久很久以后,沒有人會記得馬孔多。”
?●一個喜歡碼字、左右腦通路的自媒體人;
?●探討電影、歷史、音樂,也略懂互聯網、職場、政治;
?●初入簡書,如果喜歡請關注;
?●我會將不同的故事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