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在雜草叢生的土地上給弟子們上課,問:“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們有各種方法,比如火燒、連根拔等等,但是放到實踐中那些雜草還是“春風吹又生”。
一年后,弟子們又回來見哲學家,看到原本雜草叢生的土地上,滿地茂盛的莊稼,無一根雜草,終于悟到了一個真理: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
這多么像生活。要想讓你的生活告別消極落后,就要在生活中引入更多健康積極的方式。
這又多么像我們對待孩子的教育。有家長意識到手機游戲的危害一味強制,可是效果并不明顯。借鑒哲學家種莊稼的例子,我想讓孩子擺脫王者榮耀等的誘惑,除了斷了誘惑之外,還要用書籍填補空白的時間。
我認識一個畫家朋友,早在幾年前就斷了家里的一切外在干擾,電腦斷了網,只能word輸入;電視斷了電,只是一個擺設,后來干脆摘下來送人了,把原本的電視墻創作了自己的畫作;手機里的什么流量wiffi啥的都不設置,避免被一些無關的事情干擾。每天早上,安靜地環境,舒緩的音樂,孩子看書,大人做飯;晚飯后,一家人看書的看書,搞創作的搞創作,寫作業的寫作業,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學習、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我問他:“難道就不擔心跟社會脫節嗎?”他說:“書籍里有足夠應對生活的知識,剩下的社會熱點也不過是閑暇的談資罷了。”
我被這個朋友的做法震撼!電視、手機似乎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須,很多的時間都消磨在電視前,很多無聊的時光都是在無聊的手機消息中度過,我們一邊感慨無聊沒意思,一邊安于現狀,不愿改變。又有誰會舍得斷了自己的安逸呢?
我家大寶三四歲的時候,喜歡看動畫片,每集動畫片不過25分鐘,他要求看一集這個并不過分,我欣然同意。可是我發現孩子的這集動畫片貌似不是25分鐘,而是無止境的隨意一個時間。后來我發現是連續的幾個頻道都是動畫片,看完這個,那個還在繼續,如果放縱,可能孩子都24小時可以不動地方地看。我原來陷入了孩子的陷阱,孩子陷入了動畫片的陷阱。于是我也果斷地學習我的畫家朋友,先斷了有線電視的費,漸漸減少看動畫片的時間,后來干脆也斷了電視的電,讓它徹底壞掉,不能看了。
這件事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孩子看書的時間長了,而且看書的習慣固定了。早上起床,再也不是看動畫片了,可以窩在床上不動地方看圖畫書、故事書;在外玩耍回到家第一件事再也不是看動畫片而是坐在沙發上一邊休息一邊看書。
看書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孩子的知識面越來越廣,越來越懂事,我們與孩子交流的內容也越來越多!
有一次樓下垃圾桶旁邊出現了一只被遺棄的剛出生不久的小狗,其它的孩子圍繞小狗熱熱鬧鬧,還用棍子捅,用石頭扔,唯有我家森寶先是靜靜地看著,后來又阻止孩子們的胡鬧,說:“小狗狗多可憐啊,沒有媽媽愛,我們也不能欺負它。”這件事情至今被樓下的老大娘津津樂道,說我家森寶從小就是善良懂事的好孩子。我想這就是讀書帶來的好處,讀書教給人善良,讓人通透。
如果真的有不好的影響的話,那就是孩子頂嘴時語言的信息含量越來越大,語言的效果越來越強大。我記得森寶大概七八歲時,因為我嘮叨他不如別的孩子聽話,他質問我:“你問什么總是夸贊別人的孩子,要是那樣的話你干脆養別人家的孩子吧。你生我卻不喜歡我,我活著還有啥意思?”當時氣得我淚流滿面,孩子的話雖然刻薄了些,也是很有道理的。也許正是因為讀的書多了,思考多了,才會有這樣的話語吧。但是我覺得這不是讀書的錯,是做父母的引導教育不到位。
如今很多孩子深陷手機網絡游戲的泥潭不能自拔,我覺得手機網絡游戲本身有它的誘惑性,但是更多的是因為孩子生活的空白太多,不能好好利用,就被游戲占了機會。如同沒有莊稼的空地被雜草搶占了土地。
所以借用哲學家的話說:欲無游戲,必須養成讀書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