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接一輛塞滿了學生的公交車從眼前駛過,耳邊響起熟悉的行李箱輪子摩擦地面的聲音。
整個大學城瞬間多了些煙火氣,商業街也喧囂熱鬧了起來。
開學季又來了,新學期又開始了。
塞滿家鄉特產的行李箱一打開,圍過來五顆蠢蠢欲動的腦袋。
大家分享著新春往事,收拾著衣服和被褥,
一邊把幾十天沒有人住的寢室打掃得熱氣騰騰。
從上個周開始,就有很多人在公眾號后臺留言:
“為什么我的大學生活如此平淡枯燥,總是課堂食堂宿舍三點一線?!”
“每次開學都會列一份新的愿望清單,告訴自己新的學期要讀大量的書,堅持跑步,談一場走心的戀愛。可是沒幾天,結伴上課、去食堂、刷微博、追劇......似乎又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而那些計劃早就被我拋到腦后了!”
.......
其實我很能理解這種感覺,
——夜幕降臨,床簾背后一盞盞小燈。
結束了一天的奔波、寒暄,那一絲絲開學的期待,總會慢慢地被不知所措的慌張和迷茫所取代。
看多很多道理,喝過很多雞湯,也讀過很多公眾號的勵志文章,
可是“大學生活到底該怎么過?”這個命題的正解,到底是什么呢?
吉本芭娜娜在《鶇》里面寫道:
“每天每天,波瀾不驚地活著,
睡覺、起床、吃飯。
情緒有好的時候,也有不好的時候,
看電視,戀愛、學習、去上學。
你不經意回眸那些日復一日的平凡日子時,
會發現它多多少少都會留下些什么。
就像那些沙子一樣,
純凈溫暖。”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節奏。
濃烈有濃烈的好處,平淡也有平淡的滋味,如水著鹽,濃淡自知。
那些內心堅定,氣場通透的人可以將欲望收斂,把苦難深藏在堅強之下,把波濤洶涌的日子過得風平浪靜;而弱者們卻習慣于為了舒適,把一句“平平淡淡才是真”當作自己放棄努力、敢于平庸的借口。
所以我想,“大學生活到底該怎么過?”這個命題本就沒有什么答案。
我們能夠做的,
不過是了解自己的欲望,明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想要看的風景、想要走的路,和想要成為的人,
然后,拼盡全身的力量,給自己的青春一個交代。
如果你已喝膩了看書、跑步、談戀愛的勵志雞湯,沒關系,還有這11種方式燃爆你的大學生活。
01 組建一個社群
現在流行著這樣一句話:
“你錯過了微博微信,你不能再錯過社群了”。
什么是社群呢?其實,社群就是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人際關系——人和世界上所有的動物一樣,喜歡尋找同類,然后聚堆抱團取暖。
那么,在大學期間,為什么不嘗試著建立并運營一個社群呢?
根據產品內容的不同,社群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聊天社群,主要就是常見的qq群、微信群,群成員在一起聊天,交流信息,分享內容。
第二種是論壇社群,從天涯論壇、百度貼吧,到現在今日頭條的“話題”、豆瓣小組......這種有管理員,有規章制度,等級制度,積分制度的社群可以被劃分為“論壇社群”。
第三種是“老師”社群,這一類社群往往是一群希望學習某種技能的人們,圍繞在一個意見領袖周圍進行學習、交流。而且一般是付費才能有加入社群的資格。
大學期間,可以嘗試著運營這三種社群中的任何一種,基于不同的興趣、價值觀來進行篩選和劃分:
早起打卡、籃球、軍事武器、讀書、復習備考......供選擇的運營主題有一萬種。
比如我之前就還一直都蠻想建立一個讀書交流的微信群(一直沒有空閑的時間實施),每兩周在社群內布置一本書,定期在社群中開展特定主題或無主題的讀書交流,分享心得、碰撞思維,又能順道認識很多朋友,想想就挺有趣的。
02 Rainbow Run彩虹跑
“食有五谷,土分五色,天地蘊五行,五行作而萬物”
彩虹跑Rainbow Run,是由印度傳統節日“灑紅節”延伸而來的,提倡健康生活、專注快樂跑步。
跑步本就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你正在痛苦、消極的情緒怪圈中無法自拔,那么我還真的蠻建議參與一次彩虹跑的線下活動,畢竟彩虹跑的距離不像馬拉松那樣讓人望而生畏。
打扮得美美的和朋友相約一起縱情地奔跑一次吧,
感受被彩虹一般五顏六色的玉米粉所包圍的浪漫感覺,
放下糾結和消沉,在彩虹中放肆地大笑、自拍,去結識新的朋友吧 !
03 即興演講
有人說:“我又不上臺,學什么即興演講?”
其實即興演講不是一定要上臺,朋友間針對一個問題針鋒相對的辯論,酒席上酒過三巡要言不繁的祝辭,工作會議上領導的突然發問......經常都要用到即興演講的技能。
難道你不想用30秒鐘的時間,就能夠成功吸引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嗎?
在大學期間,可以把追劇的時間用來多看一些美國公眾人物演講和TED的優質視頻,同時有意識地培養自己說話的邏輯性,在說話前后多多思考回顧。
另外,如果是馬云、柳傳志、雷軍、羅永浩、賈躍亭這樣的人站在人堆里,不用特別準備,也能夠滔滔不絕的講30分鐘。
所以,即興演講不僅要鉆研“術”,更重要的是積累自己生命中的經歷,讓自己有的可講。
要知道,本身就是有趣的人,有的是有趣的經歷,隨便講一段,就很值得分享。
04 認真地養一株植物
2016年夏天,我爸爸給我買了一株“幸福樹”,我把它養在小家的飄窗上。
每天早上就算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洗漱穿衣出門趕車,也不忘記它澆水,并且拉開窗簾,讓陽光透進來。
這株小小的幸福樹,承載著我心中所有的幸福茂盛生長著。春節前買來的風信子,也已經花開花謝過一個周期了。
2017年新年,我在愿望清單里面列下這樣的一份愿望:今年,再養三種植物,了解它們的習性。
我喜歡被綠植和鮮花包圍的感覺,植物有一種很通透的能量場。
昨天看到新聞,一位108歲的美國奶奶,用40年的時間打造出一個“多肉博物館”。在一片3.5英畝的花園里,她種植了2000多種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仙人掌、多肉和棕櫚樹。
新聞稿最后有一句對露絲奶奶的介紹,一下子打動了我的心
——“這位已經108歲的老姑娘,每天依然堅守在這里,把自己晚年的時光,陪著這些花草們,慢慢度過”。
其實“老”字可以去掉了,與植物在一起的她,108歲,依舊是一位美麗的姑娘。
05 拆書
比起那些動輒一年300本書的大神們,我們也許在數量上永遠無法取勝。
“讀書”枯燥,“拆書”卻其樂無窮。
所謂“拆書”,是一種讀書的方法論,我所知道的實操方法有:RIA法+便簽法,以及FAB法等等。
R=Read,閱讀原文片段
I=Interpretation,引導促進
A=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
大學時期是一個重塑價值觀,快速提升學習能力的時期,人生也許再也沒有一段時間可以像大學時期一樣心無旁騖、如饑似渴地學習充實自己了。
書要讀,更要讀得有用。
拆書真的是一個靠譜的方法~
06 學習積極心理學
從沒覺得抑郁癥離自己這么近。
年前,我的姥姥疑似患上了老年抑郁癥,并且了解到家族中曾經出現過抑郁癥自殺的先例。
同樣也是在年前,濟南某大學的大四女生,被報道似乎因為考研壓力過大,在出租屋里上吊自殺。她和我同齡,人生還沒有完全開始,就這樣猝不及防地結束了。
在我們這個時代,大部分人已能夠不為吃飽穿暖發愁,可是卻有更多的人不知心歸何處。
我想,在大學期間,我們真的有必要多學習一些有關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因為也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顆抑郁的種子,你的行為習慣、思維模式就是陽光雨露,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能催生種子發芽開花,結出一顆苦果。
雖然我們已經有了一套看似固化的價值觀,但仍可期待改變。不是那種戲劇性的、快速的轉變——它可遇不可求。而是一種緩慢的領悟。
07 讀英文原著
testyourvocab.com曾經做過這樣的一次調查,
調查的結果發現:
適量閱讀的人有18000的單詞儲備,相當于3倍的六級詞匯量,比不怎閱讀的人高了50%。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學好英語,而不是只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讀英文原著是必要的一件事。
讀書的時候,一定會碰到不會的單詞。打開電子詞典查出它的意思(用kindle進行閱讀更加方便,可以用內置的詞典直接檢索中文翻譯),然后把這些生僻的單詞記住,再帶入到原文中試著理解一些晦澀的長難句。
如果一天讀兩頁英文原著,堅持一年,相信你的英語水平一定會超過90%的大學同學。
08 進行獨立采訪
第一次關注獨立采訪,是源于一個叫kiki,又叫拉雅的四川女生。
kiki做了三年的雜志編輯記者,喜歡旅行,曾辭職獨自游走了兩個多月,每到一個地方,她都特別喜歡和當地的人聊天去聽他們的生活。
從瀘沽湖女兒國逃婚出來的男人
已有婚約卻因一次旅行閃婚嫁給某客棧老板的上海女人
青年旅社里的一夜情
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常年生活在船上的疍家人的漁民生活(有的一輩子住在船里的人還會暈陸地)
夢想畫唐卡的少年......
在她的獨立采訪中,我深深理解到生命的多樣性。
說不定和你擦肩而過的某個人,他就有著好似電影般的人生。
大學期間的你,去做一個記錄者,記錄那些周圍沉默寡言的同學、特立獨行的師哥師姐、風趣睿智的老師,難道不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嗎?
09 寫100部電影評論
如果每周看一部電影,那么我們可以用2年的時間看完100部電影;看完電影,再寫上一篇影評,堅持2年,你又可以收獲100篇影評。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輸入-復盤-輸出”的過程啊!
寫影評,歸根結底就是把看完電影后的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
寫影評不難,可是要想寫好影評,不僅僅是把電影看完,了解內容,還需要有側重地學習一些文藝理論、哲學、美學的知識。同時,在100篇影評的磨礪中,相信你的文筆也一定能夠得到極大的磨練。
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寫好文章很重要,不妨就從學著寫影評開始。
10 早起
有人說,早起毀一天。
可是我自己的體驗卻是,早起不會毀一天,早起背單詞才會毀一天好嗎!!!
開個玩笑~可是,這個已經被講爛了的早起真的就這么難嗎?
曾經我也是一個很喜歡賴床的人,無論勵志文章里如何鼓吹早起的好處——“寧靜心靈、觀看日出、享受早餐、準時赴約、提高效率......”我都無法克服賴床的毛病,一睡到底。
直到我成了一個野蠻生長的的職業人,我這個野生派的職場菜鳥便充分發揮了金牛座工作狂的本性,每天像打了雞血一樣,披星戴月,伴著朝陽升起出門。
也不為什么,就是睡不著了,心里知道今天我還有很多要做的事情,便一秒鐘都不能在床上賴下去。
大學期間,我不反對順應自己身體的意愿,珍視健康,好好生活、學習。
但我也真心的希望,每個人都能早早遇到一個可以叫自己起床的夢想。
11找一個燒腦的兼職去賺錢
大一的時候,從沒工作過的我,興奮地體驗了一把兼職——幫教育機構發傳單;
大二的國慶假期,為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到國美兼職做了7天電子產品推廣的工作;
大二的暑假,我又利用自己的特長,在少年宮輔導孩子們寫字畫畫。
做第一份工作的時候,開始我還抱著頭次工作的興奮感和新鮮感,第二次便興致缺缺了。
因為發傳單這工作,實在沒什么太大的技術含量,無非就是仔細辨別那些衣著高檔的家長,順手塞給他們幾張“限量”的VIP學員卡。
我從第二份工作中學到的,比第一份要多很多,例如:
怎樣以最快的速度背過所有的產品型號、功能特性,怎樣模仿有經驗的推廣員向顧客介紹推廣不同特點的產品,怎樣與庫房周旋快速拿到貨物,怎樣策略地向殺價的顧客“讓步”......
第一天,我獨立推廣成交了28臺產品,最后還一不小心幫一起工作的姐拿到了國慶期間的銷售冠軍。
最近引起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是:“大學生到底應不應該兼職?”
有的人說,可以做一些咖啡師,烘焙師這樣的工作,即便與你所學專業無關,但是多多少少讓你掌握了一門技術。
但我的答案是,如果你以后不想靠煮咖啡、做烘焙賺錢,還是在不影響正常上課的情況下,盡量選擇那些更加燒腦的兼職來做吧!
因為哪怕是一份推銷電腦手機的工作,也能夠起碼讓你在其中獲得市場營銷、電子產品、消費者心理等相關知識,提升人際交往和溝通的能力,賺錢不是唯一的目的,學習著升級自己才是啊!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都時常能夠體會到一種很“燃”的狀態。
每天早上睜開眼的那一刻起,就會有一股從腳底升騰起來的力量讓我一躍而起,
好像一個披上鎧甲的戰士,不顧一切地去擁抱灼熱的日光。
雖然不想承認,但大學真的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珍貴的一段生命歷程。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如此獨立、特別、充滿著可塑性和不可限量的希望。
而我已經即將離開大學了,沉舟側畔,這一段珍貴的生命歷程中的點點滴滴已成過去,往日之日不可追。
但無論無何,我都將永遠保持一個“學生”的勤奮和好奇心,
人生中還剩下幾十個學期,就把每一次的跌倒和爬起都當成考試吧。
我知道,
假如有一天我們湮沒在人潮中,庸碌一生,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
不同以往的大學生活,從這11件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