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有一次我在朋友圈里推情緒的課程,貌似很多不被情緒困擾的人會覺得實在是沒必要,或者有些人干脆就覺得矯情,做作,認為情緒化的人是弱者,真正能干成大事的人都不會城府于情緒的魔鬼。然而事實是,擁有不同的情緒是一個健康的人必備的特征,而且對于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情緒是重要的靈感,把握情緒的刻畫是重要的藝術表現環節,讓文藝作品擁有共情的感染力,是很多藝術家的訴求。
所以,情緒或者情緒化,并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應該被鄙視的東西,而是再正常不過的常態,甚至是藝術的靈感。
昨天和一個剛剛認識的朋友聊天,30來歲,炒作虛擬貨幣,狠狠賺了一筆,從屌絲逆襲成為有錢人。可是在此之后,2年內拿著錢投資過不下十個行業,面臨始料不及的虧損,出現了很多情緒的低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傷身傷心。他和我聊到凌晨快兩點,在不斷聊天挖掘的過程中,我發現他的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在成年以后,他覺得最能給他安全感的就是他的保時捷,在我的追問下“有沒有人讓你覺得有安全感呢?”
他想了好久,“我小學的一個哥們,很實在。”
他讓我正視了一個問題,相比男人,女人更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感情方面更細膩,她們也更多的會被照顧這方面的內心需求。但是一些傳統家庭的男人,由于社會角色的需要,經常需要充當的是保護者,奮斗者,長期一直壓抑這方面的情感需求,或者逃避,用物質,用成功,用兄弟們的呼前引后去填補這方面的缺失。
但是,在征服生活甚至征服世界的過程中,去感性的表達自己,說出自己的訴求,是一件于身于心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在面對沒有人傾訴的情況下,也不要灰心。我們可以用一些方法來進行自我調節。最好的方式是及時制訂計劃,盡量詳細地把接下來要采取的扭轉局勢的行動一一列出。然后自我反省:從逆境中得到了什么?成長體現在了哪里?通過嘗試、失敗、汲取教訓、再嘗試這個過程,你的自信才會堅實無比。就像南非冒險家博伊德·瓦提所說:“從未遭遇失敗而來的自信,有別于經歷過艱難逆境后產生的自信。”這就是困難帶給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