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和伙伴們閑聊:“是否在朋友圈里給子女們留點童年的時光。供ta們日后長大后欣賞。”伙伴笑道:“得了,也不知道ta們那個時候朋友圈還在不在?到了ta們的年代肯定也會有更多的流行像現在的朋友圈一樣好玩的事物。”也是,年少時,我們一開電腦,第一件事情念念不忘的是登陸企鵝,甚至是完全離不開企鵝。企鵝記錄了我們青春年少成長的光陰。可如今呢?早些年流行的博客、寶寶日記又如何了?往事不可追,切莫徒傷悲……
如今,恐大伙無法離手的是,每隔幾分刷刷朋友圈。朋友圈原本是一塊私密的通訊空間,可如今隨著它的普及和人脈的擴建,朋友圈的內容也越來的越廣泛。親友團,同仁間,同窗間,(一個個階段的跨越)。林子大了,難以避免的是朋友圈里什么料多有。其實你可以刪選,也可以屏蔽。或許朋友圈是你的一畝三分地,你的地盤你做主。可人在江湖,總有身不由己的時候。有的人群為了生計,必須按照公司布置的任務在朋友圈里曬一些促銷或者慶典之類的活動,其實,或許橫飛這么一檔事,人家主人也本不樂意,啥事多攔進自家庭院,原本想圖個清靜,無奈工作需求。就猶如,早期有部分青年人對網絡是懷有抗拒和排斥的。但是隨著時局的發展,在職場中明確性的需要通過微信、微博等一些軟件來溝通完成日常交流。年紀輕輕的也不能落人一等,用著用著,逐漸也上手了。無論怎么說,凡事各有利弊。朋友圈也有方便我們和帶給我們歡樂的時光。
有人的朋友圈打點的很精致;有人的朋友圈非常亂,甚至是亂的入不了眼,完全登不了臺面的。但是過于精致的,時常又會被人說三道四。朋友圈里好比是個濃縮的小圈子,它又是用來溝通維護社交人脈的一部分工具。有的是一片空白,要么是不會玩,要么是領導者,不想被人看的太多。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有人能因為各自的喜好性情相互相吸,有的則是相互排斥,比如言語|圖文|見識|格局。相喜甚歡,不喜者自動過濾。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學學ta人的優點,而不是盲目的把焦點凝視在這個虛擬的社交窗口。百家爭鳴,并不是一味的從新就是壞事,也不意味著一味的守舊就是好事。選擇適合自我的才是關鍵所在。不過話說回來,無論是社交工具也好,網絡工具也罷,你都得要守法。畢竟有人的地方,你就是和社會構成聯結,同時也代表你自身的形象,注意尺度。努力把自己的日子活出個味來,這沒啥不好的。如果因為你的努力而給ta人帶去一些幫助或者影響力,同時 產生社會價值,這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