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兒雖來自貴陽,可單憑她說話,能辨別出她不是地道的西南人,因為她的話音中夾雜著少量京片兒味道。交流后得知,她父母來自北京,因工作關系去了西南,然后就在貴陽安頓并定居。
小魚兒因為父母工作忙,小時候一直待在北京爺爺奶奶那兒,直到上小學才回到父母身邊。一口京片兒普通話的她,剛到貴州時根本適應不了,因為這邊的人都說著貴州方言,很少有人說普通話,她說普通話反而成了另類,小伙伴們會在她說話時來個鸚鵡學舌,搞得她無比尷尬,始終融入不進當地孩子圈子。
就這樣隨著語言環境的改變,小魚兒的普通話水平受到貴州方言非常大的影響,除了字里行間有一點點細微的北京口音,其他的已經完全同化成了貴州人。
如果就呆在貴州也就罷了,可老家在北京,回老家探親時,小魚兒的南方普通話又成了老家親友的笑柄。
如此一來,小魚兒對自己的歸屬感缺失了,有些搞不清自己到底是哪里人。有了孩子后,她對練好普通話有了迫切的渴望,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因為這些小事而讓成長受到困擾。
抱著為兒子提供一個良好普通話氛圍,小魚兒決定進入練聲群開始練聲。群里小伙伴們來自天南海北,帶著各自口音練習,雖然不太標準,但絲毫沒削弱積極性,經過我能力下的指正,發聲上慢慢開始改變。據她反應,說練聲是件不簡單的事情,不僅需要注意氣息的運用,情緒配合,口腔開合度的到位……所有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細節,一下子全擺在了面前,得需要用心和耐心去細細揣摩。
都說開始容易堅持難。特別是在工作和生活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后,有時歇下來人已經精疲力盡,每當那時,小魚兒會猶豫,會自問堅持一件對生活沒有直觀收獲的事情是否值得。內心有了不想堅持的念頭,但看到我一直堅持的勁頭,在群里給大家鼓勵,加油和指導,她說是真得被深深感染了。就這樣她最終沒有放棄,一直堅持了下來,現在練聲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一路的堅持,小魚兒說最大的收獲除了聲音改善外,覺得有些事堅持堅持也就過了,做過了才覺得其實沒那么難。她的行動給孩子也起到了一個榜樣力量,如今孩子也愛上了朗讀,時不時還要求娘兒倆合作朗讀一下過過癮。如今小魚兒因堅持練聲有了更大目標,想去考個普通話等級證書,以備后需之用。看來真應了一句話,行動了,到橋頭船自然會直,走在路上道葉自然會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