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棠社詩詞講座第三講(高天老師)
對于詞這種獨立文體,上一次已經講了一些關于詞譜的基礎知識及常見的問題,在掌握了這些基礎之后,接著就涉及到了詞的實際創作階段,而在正式創作之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但卻很容易被人忽視的的一個課題,那就是關于詞的創作方向,即一闕好詞的評判標準。
對于詩詞創作來講,這是一個方向性及指導性的綱領性的總綱,從長遠價值看甚至超越實際的創作方法、技巧等!因為只有方向正確才不致于走錯路、彎路甚至死路。也就是說要弄清楚——什么樣的一闕詞能稱得上“好詞”,也可稱為,所謂“好詞的”評判標準有哪些? 這不是單純的風格及手法問題。
而探究這些評判標準顯然不可以閉門造車,吸收借鑒前人的理論和觀點是正確的方法論!縱觀詞自隋唐延至五代再至兩宋高峰,后歷經元明清三代,直至民國至今,其間流派眾多,風格多樣,填詞名家輩出,關于詞的創作手法、風格、意境等等均出現過專門論著。
有名的如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白雨齋詞話》況周頤的《惠風詞話》等,但針對詞創作方向性的論述卻廖廖無幾,尋遍書海也只有李清照的《詞論》這一本專述了。那么以資借鑒者《詞論》則必不可少,結合其他各代各家之言(雖無專著,但亦有提及),綜合或可略有收獲。
樂府聲詩并著,最盛于唐。開元、天寶間,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時新及第進士開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隱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慘沮,與同之宴所,曰:“表弟愿與坐末。”眾皆不顧。既酒行,樂作,歌者進,時曹元謙、念奴為冠。歌罷,眾皆咨嗟稱賞。名士忽指李曰:“請表弟歌。”眾皆哂,或有怒者。及轉喉發聲,歌一曲,眾皆泣下。羅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鄭、衛之聲日熾,流靡之變日煩,已有《菩薩蠻》、《春光好》、《莎雞子》、《更漏子》、《浣溪沙》、《夢江南》、《漁父》等詞,不可遍舉。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之詞。語雖奇甚,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者也。
逮至本朝,禮樂文武大備,又涵養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獻、歐陽永叔、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者。何耶?蓋詩文分平側,而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且如近世所謂《聲聲慢》、《雨中花》、《喜遷鶯》,既押平聲韻,又押入聲韻;《玉樓春》本押平聲韻,又押上、去聲,又押入聲。本押仄聲韻,如押上聲則協;如押入聲,則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漢,若作一小歌詞,則人必絕倒,不可讀也。
乃知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賀方回、秦少游、黃魯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無鋪敘;賀苦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
一、《詞論》中所涉觀點。
1、詞須文雅。這從文中對李八郎之歌唱之詞及五代時期李璟、馮延己之詞的推崇可見一斑。文中稱“小樓吹徹玉笙寒”“吹皺一池春水”語奇文雅,雖因亡國而有哀音卻非詞之誤也!同時,對大詞人柳永之詞之通俗甚為不屑,稱其詞“雖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于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故而,高雅文正是其對詞的要求之一。
2、渾成。
這從文中對張先兄弟詞之批評可得,稱又有張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絳、晁次膺輩繼出,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這里認為張先之詞雖偶有妙語才思,但整篇破碎不成整體,稱不上名家。故而,詞須流暢渾然一體是其對詞的要求!
3、須協音律。
這一點從文中對歐陽修、蘇軾等大家之詞的評判可見其對音律之要求。文中稱其二人雖學究天人,但對填詞小道雖信手拈來,其詞卻不協音律,以詩法寫詞,故稱其為句讀不葺之詩!即不整齊排列之詩,還是認為寫的是詩不是詞!故協音律也是其要求之一。
4、重鋪敘、莊重、故實。
這幾點從文中對晏殊、賀鑄、秦觀、黃庭堅的批評中可見其觀點,文中稱“晏苦無鋪敘;賀苦少典重;秦即專主情致,而少故實,譬如貧家美女,雖極妍麗豐逸,而終乏富貴態;黃即尚故實,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價自減半矣”這里認為晏殊只填小令不擅長調之鋪陳,賀鑄詞失之莊重,而秦觀雖情致精婉卻缺少了典故與史實的運用即文才,黃庭堅雖文才兼具卻不擅運用,如玉之有瑕!
綜合以上《詞論》中關于詞的觀點及標準,可以看出“別是一家”是其核心,同時提出一闕好詞應具備高雅、渾成、協音律、鋪敘、莊重、重故實幾個要點,那么分析以上觀點我們應以本著實事求是、客觀辨證的觀點去批判的吸收。
①眾所周知,詞至宋已逐漸擺脫音樂而趨于獨立,至元明清更是完全不具唱之功能,今人如果還死守詞之音樂性則陷入復古與機械僵化,故而詞應協音律一說,我們可果斷放棄。
②其次李清照生于北宋離亂于南宋,該詞論寫成于南渡之前,人生順美和暢其詞更顯婉約,而當時詞風亦停留在“詩莊詞媚”之層面,婉約詞風尚占主流,故其高雅之說存在以婉約為正宗之片面性,詞非高雅不讀當失于偏頗!
③乃至鋪敘典重、重故實,此三點自然是一首好詞的條件之一,但如果認為此三點必不可少,缺一而不成好詞則失之片面,詞分小令中長調,手法千變萬化,可鋪敘、可白描、可起興、可情景交融、可議論,可抒情等等,根據不同的內容及立意選擇不同的手法及方式均無定法,不可一概而論。如小令過于強調鋪陳則反失其味,而一味地強調用典及化用史實則易失之生硬晦澀!即便易安之花間詞中亦甚多白描狀情物之作,毫無典實故史之用,但同樣清新生動!
因此,從以上分析不難得出在《詞論》中真正稱得上一闕好詞之標準的唯“渾成”一道!觀前人詞,或大家或低手,其最大之區別亦在此處!然而,“渾成”一詞說來容易,而其真正之含義又是什么?何為渾成?相對于詞來講,怎樣才稱得上渾成?如何做到“渾成”?細思之卻甚有迷惘乏力之感,這個“渾成”卻真正需要我們去探求了!
今天這節課先講到這里,下一節繼續探討“渾成”。
【原創文學? 禁止轉載】如若轉載,須經本文作者同意。
主講老師:高天潔雨,吉林詩詞名家,在古詩詞研究方面造詣深厚,多年來致力于推廣中國傳統文學、普及國學詩詞文化。性豪嗜酒,現為海棠社詞牌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