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層:需求細化與研發跟進
1、主要工作:畫原型、寫文檔
2、技能:畫原型要懂點設計、寫文檔要懂點技術
3、職責:跟需求、做督工
4、如何入門:做客服(熟悉用戶)、寫TC(熟悉產品)、請吃飯(熟悉團隊)
在這個階段,需求都是領導給的,自己做的都是如何分析清楚這個需求并將其實現。這個階段很初級但也很重要,只有自己明白最基礎的東西日后才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縱觀全局。但是,這個階段最好用最短的時間突破,因為東西不難;在這個階段,需要學些設計(會簡單的PS),要提高自己的審美,同時也要學些技術,此外,更重要的就是不斷深入理解行業并把自己變成負責產品的重度用戶。
第二層:主動挖掘與項目管理
1、工作:見用戶、挖需求、探人性;優化文檔、優化流程
2、職責:搶資源、跟項目
3、技能:用研方法、項目管理
該階段中,自己開始正式接觸用戶(當然在此之前也可以接觸,不過基礎不扎實,容易被蠱惑),挖掘用戶需求,也不再是簡單的做督工,而是在更高層次上去做“項目”。此時,自己對行業已經相當熟悉,對用戶使用習慣也有一定了解,能夠從更深層次思考需求并說服領導進行開發項目。
延伸:Y模型
第三層:完整產品與大局觀
1、工作:做取舍、砍需求
2、時間大局觀:規劃與迭代
3、空間大局觀:借力市場與運營
在該階段,產品經理不僅僅能夠準確的把握需求,將需求量化與迭代,而且能夠調動相關部門將產品推出去,進一步走向成功。
如果給前三層的產品經理一個職稱劃分,那就是從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的蛻變,視角不斷在上升,對行業和用戶的解讀愈加深刻。
第四層:產品線與帶團隊
1、職責:養新人、帶團隊
2、工作:解構產品、分而治之
3、從“物”上升到“人物”
在該階段,產品經理已經不僅自己牛,還可以教導徒弟;不僅能做出好產品,還能教出好的產品經理;不僅需要團隊協作與領導力,還需要自己對所有的工作與能力有一個梳理,然后才能以某種方式將新人帶進好門。所以,這對自己的基礎能力與綜合能力的考察其實又上升了一個大的層次。
第五層:成功案例與影響力
隨緣
不是每個好的產品經理都能做出成功的好產品,其中不乏運氣的成分,時勢造英雄,契機很重要,但是前提還是自己能力夠了,眼光也夠了才行。
第六層:業務理解與跨職能管理
1、從完整產品到商業閉環
2、從“人、物”上升到“人、物、財”
3、帶領跨職能團隊
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不僅要做出用戶喜歡的好產品,還要能為公司賺到錢。而這個階段的產品經理已經不是單純的產品的產品經理了,他可能是公司的產品經理,負責的已經不僅僅是關于用戶的小需求,而是從商業發展來看的戰略需求了,此時的產品經理可能是事業部負責人或者CEO,權利較大,眼光獨到,能夠帶領整個團隊走一個正確的方向。
第七層:自己助人到助人成功
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情
(我也不知道會是什么,但是助人總覺得就是老師,當然也可能是投資人)
個人思考
七個層級其實可以對應不同級別的產品經理:從產品助理》產品經理》產品負責人》產品總監》CEO》投資人(?),每個層級的產品經理的工作與職責不同:從解決需求》挖掘需求》管理需求》戰略發展》縱觀市場發展。如此看來,需求終是王道,用戶至上。
在這么多講產品經理的課程中,老師經常會講產品知識,卻很少講學習行業知識,有時候,產品經理會基本的產品知識就可以,而有些行業是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學習的,比如金融知識,對于互金行業來講,金融經濟與國家政策很重要。所以,接下來,我要多抽出一些時間去了解我的行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