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每個人都是本自俱足的,寶寶也一樣,我們父母在改給予的地方,沒有給予,該控制自己的地方沒有控制自己,所以制造出許多問題寶寶。孩子的問題其實都是大人小時候問題的再現,而我們全部怪罪孩子身上,他們真是委屈,這也是為什么說武志紅老師《巨嬰國》這么火的原因,我們都被教育成了一個個大嬰兒。
作者提出想給孩子豐盛的人生,下面四條就夠了:
聽見孩子的欲求
及時回應
誠實回應
無條件的給予
簡單的四句話,聽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真的很難,為什么呢?因為我們自己還是一個小嬰兒,我們沒有和自己和平相處,總是想通過控制別人來控制局面,結果越來越糟。
那如何給巨嬰的自己創造豐盛呢?
覺察自己的感受和欲求
創造接觸滿足
滿足后退回
這三句話卻不是那么好理解了,建議看原書的例子來理解。只有內心平靜了,外在的一切也會平靜。
重點強調,媽媽和嬰兒的關系:尤其在前2到3年,媽媽必須和寶寶建立起充滿愛意的親密關系,不要通過一些行為療法的方法來控制孩子,比如說強行斷奶,強行斷夜奶,哭聲控制等等,孩子被訓練得很乖,是因為對父母的愛感到了絕望,這樣的人成年之后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看了大約十本的育兒書籍,里面都都講到,陪伴孩子是一場修行,是父母成長自己的一個良好的機會,只有自己成長了,心靈自由了,修復了童年時內在小孩的創傷和缺陷,才能釋放出真正的愛,并把這份流動的愛傳遞給孩子,陪伴著他/她自由、快樂的長大。
最后,書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愛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