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隻魚
說到名字,我打心眼里不喜歡自己的名字,既生硬又拗口,聽著就是一名彪悍的女漢子,對于我這么一個從小就夢想成為溫柔淑女的人來說,實在是不相稱,毫無美感可言。也許真的應了一句話“字如其人,人如其名”,漸漸的,我發現我真的與“淑女”二字相去甚遠,逐漸發展成了一枚名副其實的女漢子。
我的名字體現了那個年代的熱門:中國,中華,英雄,豪杰,戰士,那一代成長起來的人名中幾乎都有這樣的字,隨處可見。那時候身邊同學中有取重疊名的,比如麗麗,慧慧,珍珍的,在我那時候看來,頗有一股西洋味兒了,比起我們那一撥充滿時代氣息的名兒來,簡直可以說是高大上了。那時,很羨慕那些同學的名字,腦海中幻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改成那樣洋氣名兒。
曾經真的為自己有這樣的名字而自卑,沒有文藝氣息,別人一聽,就暴露了你的出生年代,也可以知道你父母的文化程度,甚至你那個地方的風土人情,人文環境。所以,每次,當別人問我名字時,我都羞于啟齒。當網絡上有人問及我的名字時,我經常閃爍其詞,以“我的名字不好聽”為由,拒絕透露真實姓名。然后換來人家的不解:名字好不好聽有啥關系呢,只是一個代號罷了。
真的只是一個代號嗎?每每耳朵里聽到一些個中聽的名字,帶著濃濃的文藝氣息,聽來如沐春風,雖未曾見面,但是那名字足以讓人心神蕩漾,能讓人情不自禁地記住她了,如名字中帶“凝”、“雪”、“韻”、“詩”、“柯”、“茹”、“清”等字,聽著就仿佛有股清新脫俗風撲面而來。
最有意思當屬我爺爺奶奶那個年代了,我奶奶那時候生了四個子女,三男一女,三個兒子的名字中分別以“江”、“海”、“山”命名,剩下我大姑,以一個“美”字冠名,連著聽來,代表了我爺爺奶奶的美好祝福:祖國的山海江真美!
還有我一個同學的爺爺,出生時父母給他取名字叫大毛,后來又添了兩位兄弟,然后老二排下來要比大再小一點,叫小毛,那最后那位老三叫啥呢?做父母的也是絞盡了腦汁,比小還小一點的字是啥呢?是“細”,然后這位三爺爺就叫“細毛”。
現在的社會,人們的文化水平高了,眼界也開闊了,給孩子的取名再也不局限在與時代相關的熱搜詞上了,而是更加的寬泛,甚至博古通今,貫通中外。有些名字聽來都體現了父母的奇思妙想,展現了新時代人們如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比如曾經網上炙熱好一陣子的小學生名“謝祖隆恩”,據說他還有一個妹妹,名字叫“謝祖圣恩”,倆名字相當的霸氣側漏,聽來頗有一番“傲視群雄,舍我其誰”的意味,聽來不禁讓人莞爾。還有一些名字融合了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常用詞,比如“焦典”(焦點),比如“林橄”(靈感),比如“劉莎”(流沙),聽來都是覺著那么的巧妙無比,腦洞大開。
俗話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其實名字也一樣,都傾注了父母對你的一片心意。如有的人名字帶了“康”、“安”、“健”,即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有的名字里帶了個“文”啊,鵬什么的,希望將來鵬程萬里,才高八斗。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每一個名字都體現了不同的意義。對于父母來說,是希望,是祝愿。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可見,古人對名字的重視程度,那是為人父母者賜予孩子的第一件人生禮物,而且將如影隨形的伴隨孩子一生。
就算在那個物質匱乏的甚至三餐不飽的年代,為了讓孩子好養一點,不精貴,都取上了阿貓阿狗的名字,這不是父母貶低自己的孩子,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長大成人,那時候,能長大成人,就是做父母們的最奢侈的愿望。
雖然我的名字不夠優雅,不夠淑女,不能與時俱進,但是現在細細想來,那也代表了為人父母者的一片心意和愿望。其實,成為什么樣的一個人,名字只是期許,是盼望,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路是自己走的,只有自己付之努力,才能成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