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并非單純的五類不同性質的事物。五行之間存在著十分豐富復雜的相生相克關系,并通過這種相生相克的關系,使五行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和整體。
所謂五行的相生,是指一種特定性質的事物對另一種特定性質的事物具有一種資生、助長、推進的作用。在五行學說中,這種相生關系表現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這種相生關系,可以喻為“母子關系”。五行中的這種相生關系毫無疑問往往對事物的發展是有益的。
所謂五行之間的相克,是指一種特定性質的事物對另一種特定性質的事物具有一種約束、束縛、限制的作用。在五行學說中,這種相克關系表現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任何事物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面臨和遭遇環境中其它事物對它的約束、限制。五行中的這種相克關系似乎對事物的發展是不利的。
任何事物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都會不可避免地同時面對環境中其它事物對它發生的生、克兩種關系和作用。這兩種因素是同時并存、必不可少的。即環境中既有對它扶助、資生的事物和因素,也有對它加以束縛和限制的事物和因素。這在五行學說中的表現,就是木被水生而被金克;火被木生而被水克;土被火生而被木克;金被土生而被火克;水被金生而被土克。生與克是相輔相成的。所謂“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 (《類經圖翼》)因此,“生與克同用,克與生同功”。對于事物的形成和正常發展而言,生與克的意義是同等重要的。
對于事物的形成和發展而言,相生并非總是有益。“母過旺則不宜子”。所謂“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塞。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生之太過反為害。例如父母對子女而言,是相生關系。但父母過分溺愛子女,則反而對子女成長不利。在此情況下,相生反而轉變為相克。
同樣,對于事物的形成和發展而言,相克也并非總是有害。所謂“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相濟。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木,方能疏通。木旺得金,方成棟梁。”適度的相克對事物的發展也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例如子女既需要父母的愛護和撫育,也需要父母的管制和教育。適當的管教對子女的成長是不可或缺的。在此情況下,相克反而轉變為相生。由此可見事物之間的生克關系并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生可變克,克可變生。不可固定和絕對地認識生克的利害關系。關鍵在于適度和得宜。
過度和不合宜的相生和相克,對事物形成和發展都是有害的。前面我們講到了過分相生對事物的無益有害。不適度和不合宜的相克,對事物的發展更是有害無益。這在五行學說中即為五行的相乘和相侮。五行相克太過叫相乘。木本克土,木強乘土;火本克金,火旺乘金;土本克水,土旺乘水;金本克木,金旺乘木;水本克火,水旺乘火。所謂“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弱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遭斫折。”因此,相克太過成相乘,是一種病態或非常態的五行相克,其結果是有害于事物的正常發展。
不僅五行相克太過是有害的,相克不到位也是有害的。五行相克不及五行學說中叫相侮,會導致反克。木本克土,木虛土侮;火本克金,火虛金侮;土本克水,土虛水侮;金本克木,金虛木侮;水本克火,水虛火侮。所謂“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蕩。水能克火,火旺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熄。”正說的是這種情況。可見,五行相克中,克與被克雙方的地位和作用并非絕對固定不變。在具體運用中,還取決于雙方各自的實力強弱。這里很富有辯證意味。
怎樣才能把握好事物環境中的生克關系,使之對事物的發展合宜適度呢?這就需要把事物置于五行系統的全局中加以綜合整體平衡。任何事物與環境之間都存在五種關系。這五種關系或情形,除我們前面所說的生我、克我外,還有我生、我克、同我三種關系。這五種情形,在周易六爻預測中,分別形象地稱為父母、官鬼、子女、妻財、兄弟。但我生、我克、同我三種關系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強化生我、克我兩種關系的。我生者如子女,是耗泄我的,類同于克我。我克者如妻財,是供我支配、支使和使用的,對我有利,類同于生我。同我者如兄弟,既可能助我、加強我的力量、分擔我的負擔和困難,也可能分享、瓜分我的財產等資源,視具體情況而定。這在五行學說中,對于木來說,水生木,金克木,同時還有木生火,木克土。對于火來說,木生火,水克火,同時還有火生土,火克金。對于土來說,火生土,木克土,同時還有土生金,土克水。對于金來說,土生金,火克金,同時還有金生水,金克木。對于水來說,金生水,水克火,同時還有水生木,水克火。因此欲使事物周圍環境適宜事物的生存發展,事物與環境中與之具有五種關系的其它事物的相生相克必須合宜適度。弱則助之、扶之,強則抑之、泄之,務使有關事物與環境中其它事物的相生相克保持平衡,這樣才能使事物獲得正常持續發展。
總之,五行學說的要義就是,事物發展中所遇到的任何問題,都是事物內部或事物與周圍環境五行生克失去平衡的結果。要解決事物面臨的問題,就要分析和尋找五行生克制化的平衡點,調節五行強弱盛衰,從而使失去平衡的五行生克重新歸于平衡。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醫理、命理中莫不這樣分析認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