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遇見
2018.1.4
前段時間,我整個人都處于忙成狗的狀態,白天工作繁忙,晚上又經常加班,然后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繼續熬夜寫文。
早上還沒等鬧鐘響,我就開啟了讀書模式,跟書友們一起組隊對抗惰性。我堅信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
讀書、評文、寫文,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就這樣,我不斷地挑戰自己,三個月讀了十幾本書,還寫了8萬字,這對于我來說實屬不易。
那時候的我,雖然很累,但覺得很充實,因為我真真切切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曾經懶惰的我,也可以像打雞血一樣拼命地工作;曾經為寫稿子發愁的我,竟然戀上了文字;曾經那個沒有夢想的我,竟然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2017年,在接近尾聲的時候,我寫了一篇總結。感謝這一年自己的改變,感謝遇見更好的自己,然后就這樣信心滿滿的步入了2018。
可是,就在這幾天,我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打不起精神,仿佛被打回了原形。
原因很簡單,因為2017的年底,我瘋狂地玩樂,竟然忘了自己還有要做的事,就是寫作。
單位不忙了,本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閱讀,有更多的時間練筆,可是我整個人卻懈怠了。
想想都覺得自己是個賤骨頭,曾經忙得瘋狂,上廁所的功夫都想看書,吃飯的時候會構思寫作思路。
如今閑下來了,卻什么也不想做,只是傻傻地看著各種群不停地閃著新消息。
看著隊友們都在拼搏著,各出新招,我著急、困惑、苦惱,卻毫無行動。我不停地問自己,我這是怎么了,我的那份堅持哪去了,我到底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朋友說,寫作就是要練筆,否則會越來越懶散;閨蜜說,生活是自己的,吃喝玩樂才快活;家人說,身體最重要,熬夜寫文傷身不值得。
我的心被東拉西扯撕成了幾塊,呼吸急促,卻無力行動。原來心亂了,一切就亂了。
我一個人坐在咖啡廳,呆呆地凝望著窗外,此刻我只想安安靜靜地坐著,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找到問題的答案。
我的焦慮無非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自己閱讀量不夠,就是所謂的輸入不夠。當寫作輸出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感覺寫作水平停滯不前了。
其次,之前自己靠雞血狀態堅持寫作,可是一旦沒有壓力了,就容易提不起精神,這時輸入不夠的狀態也越發明顯。
再次,相比之下,隊友們仍處于亢奮的狀態,大家在不斷新的領域挑戰自己。
看看人家都越寫越好,再看看自己,越寫越差不說,還越來越懶散。于是,內心就會慌亂,覺得自己跟不上節奏,焦慮自然找上門來
我攪動著手里的咖啡,思考著未來努力的方向。想想我寫作的初心是什么,是想當作家還是想將寫作變現?答案都不是。
我寫作是源于熱愛,因為敲打鍵盤的那一刻,整個人都安靜下來了。我喜歡沉浸在文字中的感覺,那一瞬間感覺整個世界都是我的。
再就是寫作之后,我的思路仿佛開闊了許多,我也更加熱愛生活。
行走在路上,我會駐足聆聽,聽哪里有鳥鳴;雨后天晴,我會屏住呼吸,感受那空氣的清新;風吹草動,我會想起顧城的那句: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
此刻,我的心終于靜了下來,突然想起了我最喜歡的那句話: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由,人活著就要自由,任何形式的捆綁都會讓人壓抑甚至沮喪。
我起身,看著微信那一條條跳躍的信息笑了。我會堅持寫作,但前提是持續閱讀,大量輸入。我不再會受他人的影響,畢竟世界是自己的,跟他人毫無關系。
每一個人都有喜歡的生活方式,何必盲目追從,何必苦了自己。是時候調整自己了,心不會說謊,因為身體知道答案。
外面突然下起雨,我在雨中奔跑,雨水拍打在我身上,也澆醒了那顆迷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