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祝好
壹.等待
那時候肯花時間等待,等他人對自己再了解一些,等一個恰如其分的機會表達親密,等木訥的自己再優(yōu)秀一些,一直都是自以為是在等待,等待一個自己眼里“合適”的時間節(jié)點,最后等到有一些成熟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成為互不叨擾的形式。
后來我們說起遲遲沒有赴約的緣故卻是我以為你時間一直很忙。
梅子回來的時候,我在上課。兩個人心照不宣的沒有聯(lián)系,后來,她再聯(lián)系我的時候,我在實驗室忙得不亦樂乎,等拿出手機看到她發(fā)來的消息,她已經(jīng)在趕去機場的路上了。心心念念想要一起過得黃昏最后以一句淡淡地“一路順風”結(jié)束。最喜歡的告別語是下次再見,最不確定的是下一次到底是何時?
有一個認識十幾年的異性朋友應(yīng)該是一件很自豪的事了,沒有緋聞,沒有曖昧,沒有每天發(fā)來發(fā)去的微信,只有隔段時間的一個電話,降溫時的一句問候。他說,以后可能在那座城市娶一個本地姑娘過日子。我說,好啊,反正以后蹭飯是有著落了。大一時候,就答應(yīng)他去他的城市看一看,一直在計劃著,從五一到十一,從清明節(jié)到新年鐘聲敲響,說好了要在淡季的時候去,去小巷子坐一坐就好,然而一直等到了第三年的冬天,等到兩座城市的高鐵都開通,依舊沒有動身,甚至心一橫,告訴自己兩年之內(nèi)一定不可以出遠門,明年,一定要考到那座城市去......
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重復著“等到.....的時候”的約定,而且懷著一種“我以后會......”的心理預(yù)期說服別人也鼓動自己繼續(xù)“等待”。
等到明天再碼字,等到晴天再跑步,等到下一次再也不吃那么多甜食,等到合適的機會我再來見你......
如果說,等待是你想要飛得更高的不確定的庇護,那么,你是否愿意轉(zhuǎn)過身逆風飛翔?
貳.自然人
盧梭寫過一句話,“我們的靈魂是隨著我們的科學和我們的藝術(shù)之臻于完美而越發(fā)腐敗。隨著科學與藝術(shù)的光芒在我們的天邊上升起,德行也就消失了。”他認為人在原始的狀態(tài)最好,所以呼吁人們返回自然,由此提出了“自然人”的概念。混沌初開時一切已然都很好,沒有不公,沒有欺騙與利用,后來的一個公社也就是一個人的朋友圈。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句話的確總結(jié)的很到位,可不可以換句話說帶著詩性的善意的人難尋,眼角堆著討巧的人卻一層又一層。
再讀《紅樓》,正好看到“苦尤娘賺入大觀園,酸鳳姐大鬧寧國府”那一回,通章看來,被鳳姐的狠辣手段所折服。人前她是比菩薩還要慈悲的好妹妹,親切地稱二娘是“姐姐”,背地里卻指使張華無故上訴生事端;表面上為收拾出三間富麗堂皇的屋子,最后卻將心軟的二姐騙進大觀園,缺衣少食被丫鬟戲弄仍不敢抱怨一聲。
既然赤裸裸的來到了這世上,走的時候又能不能不帶走一物呢?或許也可以,只是好幾十年來,“人的味道”已經(jīng)在整個軀體擴散,不會輕易被清水洗滌干凈。
誠然,普遍地來說,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的確是建立在互相依賴的基礎(chǔ)上,而“依賴”并不是簡簡單單一個表示親密關(guān)系的詞匯。沒上大學之前偶然逛到學校貼吧,里面有很多大三的同學發(fā)布“求飯友”的帖子,那時候?qū)@些東西總是嗤之以鼻,真是可笑,難道大三了連吃飯的伴兒都沒了,再或者,原來還有人不敢獨自吃飯?等到自己讀了大學,現(xiàn)在也到了大三,幸而還沒有寂寥到找飯友的地步,但是有些事情的確需要一個人做才合理也合適。也能夠深刻地體會到“飯友”這一純潔的兄弟關(guān)系,飯友就是飯友,不是朋友,更不可能向前發(fā)展到戀人的地步,最有可能的是后退一步,當有一天我不需要你的時候,我們就是普通的陌生人了,偶爾遇到也會禮貌地帶著微笑打招呼,然而你是知道的,禮貌的微笑只是這么多年來我們已經(jīng)習慣的一個問候的儀式而已,你的確看到我在笑,但那是毫無感情的微笑,你懂嗎?
人在原始時候的狀態(tài)到底是什么樣子呢?是不是你的笑容帶來的溫暖的確比起雨夜的溫度高了十幾度,是不是我們除了依附于渴望被關(guān)注的紐帶以后會堅實地握住身旁的另一只手,是不是在向前奔跑的時候身邊沒有羈絆束縛,反而是胸中蕩氣回腸,不必催著成長?
它可能是一種自由的狀態(tài)。不拘小節(jié),心無雜念,好夢成真。
你好。
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