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結果邏輯和恰當性邏輯
大多數人做決定會遵循結果邏輯,去思考哪種行動會產生最好的結果。但如果是一個不斷挑戰現狀、用與眾不同的方式行動的人,采用的是恰當性邏輯,他們不會去試圖預測結果,而是向內看自己的特性,他們的決定立足于自己是誰,或者自己想成為誰。使用恰當性邏輯來思考,這會有利于創新。他說:“當我們使用結果邏輯,我們總能找到不去冒險的理由。恰當性邏輯則讓我們擺脫束縛。我們更少地思考如何確保獲得想要的結果,而更多地遵照內心感覺;像我這樣的人應該如何做。”——警惕直覺偏見
14.組織藍圖
社會學家吉姆?拜倫對硅谷近200位高科技初創企業的創始人進行采訪,問這些創始人,當他們開始創辦公司時,腦海中有什么樣的組織藍圖?創始人們采用的組織藍圖模型主要集中在這三種:專業技能、潛力和忠誠。
采用專業技能藍圖的創始人重在雇傭具備專業技能的應聘者;
采用潛力藍圖的創始人,關注的是員工未來的潛力,他們希望挑選出最聰明的員工來獲得將來的溢價,哪怕這些人當下的專業知識并不足夠強;
采用忠誠藍圖的創始人則把文化契合度當作必需條件,他們首要考慮的是聘用那些符合公司價值觀和準則的人,并且會努力在員工和組織之間建立情感紐帶;
此外還有專制藍圖和官僚藍圖,這兩種藍圖也都基于專業技能雇傭員工,專制藍圖主要依靠金錢和直接監督來保證員工完成任務,官僚藍圖則更倚重規則和程序。
這個項目跟蹤研究的結果發現,專制藍圖和官僚藍圖是最容易失敗的兩種模式;失敗率最低的是忠誠藍圖。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忠誠藍圖的弊端會暴露出來。雖然它們的生存概率和上市概率更大,但一旦上市,公司市值增長速度卻比采用其他藍圖但也活下來上市的公司慢。
亞當·格蘭特說,擁有強大企業文化的大企業容易變得狹隘,“他們很難認識到需要改變,更可能抵觸有不同見解的人。他們不去學習和適應,業績自然就不如競爭對手。”你可能會說,開始時采用忠誠藍圖,但上市之后改用別的公司組織藍圖不就好了嗎?但是,這項研究還有一個結果是,偏離最初創業者確定的藍圖的企業,與同類堅持者相比,失敗概率要高2.3倍,“即使一個微小的調整也足以引發大問題。一個新的藍圖讓企業顛覆的可能性猛增了25%”。
15.至關重要的少數派和想法精英制度
心理學家查蘭·奈米斯(Charlan Nemeth)說:“少數人的觀點是重要的,并不是因為它們是真理。而是因為它們會激發不同的關注點和想法,這樣一來,即使他們是錯的,他們仍然為找到整體而言質量最好的解決方案和決定作出了貢獻。”要想避免集體決策迷思,鼓勵異議觀點非常重要。亞當·格蘭特舉了一個例子:橋水聯合基金鼓勵公司中每一個員工提出不同意見,以防止團體迷思的出現。由于橋水聯合基金的員工分享各自獨立的觀點,而不是服從大多數人的觀點,它就更有可能做出其他公司想不到的投資決策,并看到其他公司沒有看出的金融趨勢。這使得當市場中其他人的判斷錯誤的時候,它卻可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橋水聯合基金的創始人雷·達里奧說:“不要讓忠誠阻礙真理和開誠布公。有批評意見時,任何人都無權不把它說出來。”
橋水聯合基金也是一個組織文化非常強大的公司。但是,在招聘時,按照文化貢獻度來評估,他們想要的是能夠豐富企業文化的獨立思考的人。亞當·格蘭特稱之為“想法精英制度”。同想法精英制度相聯系的還有雷·達里奧提出的“可信度”。達里奧說:“民主決策所謂的一人一票是愚蠢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可信度。”可信度是當前正確的概率,它是基于你過去的判斷、推理和行為得出的概率。在橋水聯合基金,由于有可信度的維度,所以,當你在提意見時,你要考慮自己的可信度,坦誠地說出你對這個議題有多少把握。 學會“像你是對的那樣去爭論,像你錯了那樣去傾聽”。——重視不同的聲音,但防止“民粹”,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應該一人一票,決策要由精英制定,這才是“可信度”的合理運用,否則結果就是“脫歐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