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也來聊聊有關讀書的事。
首先,我是個對書有點潔癖的人,喜歡買書,喜歡囤書,不喜歡借書——女兒也隨我,總覺得借來的書上面留有別人的指印,特別不舒服。也不輕易借書給別人,因為大多有去無回。
我是個比較宅的人,不喜歡逛街,不喜歡串門,可以連著好幾天足不出戶,窩在沙發里聽聽音樂,看看書。家里堆著上千本的書,雖不能跟一天讀一本書的人相提并論,但也算是個愛書之人吧。
可近日,自從我讀了那本《小說課》后,再也不敢自詡自己喜歡看書,再也不敢大聲說讀過哪本小說了……
《小說課》是由臺灣著名小說家、編劇、導演許榮哲所著。他說這是一本有關小說的武功秘籍,深入解密了65部經典作品,從招式到內功心法一一讀完后,我突然覺得,這些年,我都沒好好讀懂過小說!也就是說,師傅教得是武功,我學的是廣播操!
大作家C說,“現在的年輕人啊,都不會寫作,他們寫的小說千篇一律都是‘兩個面貌模糊的人在一個空曠的地方對話’?!薄浜怪泵?,我們不都是這么寫的嗎!
“許多年后,當奧雷連諾上校面對行刑槍隊時,他便會想起父親帶他去找冰塊那個遙遠的下午。”這是《百年孤獨》的開頭,據說,是被譽為“全世界最好的小說開頭”之一。
以前,我一直覺得這些評論純粹瞎扯!故弄玄虛。一點都看不出來,這個開頭好在哪里!
許榮哲對此的解讀是,這個小說開頭之所以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表層的,一個是內里的。
表層:面臨生死關頭的布恩迪亞上校這時想起了他父親帶他去找冰塊那個遙遠的下午,“想起”兩個字一出現,讀者似急急地往回跑,越過小說的當下,隨著主人公跑回了那個還是孩子的布恩迪亞,正跟著父親和哥哥一起去吉普賽人帳篷里看冰塊。
小說家技巧高超,像時間的魔術師,一出場就令人目眩神迷。于是,后來就出現了一堆模仿的句子,如“XX年后,某某某如何如何時,他會想起XX年前,這樣那樣的一段往事”。
深層:為什么要在“面對行刑槍隊”這么重要的時刻,想起“找冰塊”這么小的一件事呢?
布恩迪亞上校一生經歷32次革命失敗,到了九十幾歲仍嚷著要武裝他的17個私生子推翻政府。他的性格其實早在童年“找冰塊”時就已顯露出來了。面對從未見過,冒著不明白煙、充滿未知兇險的冰塊,哥哥退縮了,但布恩迪亞勇敢地伸出了手,迎向前去。
因此,開頭這一小段文字,已經為“性格決定命運”做了史上最簡單,卻最傳神的詮釋!
我只能無比慚愧地說,這些年我都沒有好好讀懂過小說——小說與通俗小說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李敖曾在《李敖有話說》中介紹他的讀書方法:把書分尸。
“我看書很少會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心狠手辣?!笨吹竭@一段,這一頁需要的,用剪刀、美工刀把書割下來。結果一本書看完了,這本書也被分尸掉了。
這些有用的片斷,我把它們夾進自己做的夾子里,分門別類。我可以分類出幾千個類來,分得很細。當我要寫小說的時候,需要這個資料,打開資料夾,就可以找到各類我需要的東西。
上段時間嘗試著寫小說,很快就放棄了,因為馬上發現自己的信息儲存不足,知識儲備的缺乏,不敢鋪陣開去。
比如,我寫小說的場景設定在清邁,那么我必須清楚了解清邁的風土人情,文化差異;我設定的人物職業是插畫師,那么我必須了解這一行業的運作,以及一定的繪畫知識等等。不能隨意地瞎編,更不能寫出很外行的話,所以得邊寫邊查閱一些相關知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寫小說的事,就此打住,先好好讀小說吧。做不到像李敖這么狠的讀書法,但我可以從最笨的方法開始,摘抄!
書要真讀,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