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得患失,好像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和愛情相關聯,現實也總是如此。害怕得到又害怕失去,愛情里的女人常常會這么想,當然也不乏男生。很久之前,我也是這樣想的。后來,事實證明,越是害怕失去,結果往往也是失去。這樣來說,似乎愛情也是符合墨菲定律的。但其實,患得患失,并不是適用于愛情的,百度百科里患得患失的定義是對于個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計較,很明顯,這并不是一個褒義詞。強調的是個人利害得失,也就是過于在乎自己的感受,它的近義詞是斤斤計較,錙銖必較。再從其出處看,患得患失選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孔老先生在其言語中將那些一心想當官的人斥為鄙夫。這種人在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為此,他就會不擇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體,危害他人。這種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司空見慣的。這些都說明了患得患失確實不討喜,連帶著患得患失的人,都沒有太好的結局。
在回來談談在感情里被廣為使用的患得患失,一段感情,患得患失源于得到的太快,沒有任何準備,但同樣也就在莫名其妙中接受了這種“從天而降”的快餐式愛情,因為方便,因為快捷,導致看不到其背后隱藏的高熱量,難消化。等到飽腹感被滿足,就開始對之前的行為有所后悔,但還是屬于良好的開端,等到真正難以消化的時候,才是最折磨人的時候。新鮮感褪去,問題漸漸顯現出來,如果彼此都難以消化還可以互相配合一陣子,可偏偏,如果你碰上了什么都能消化的對手,這可就是苦了你自己。想吐掉又舍不得,畢竟它暫時填補了你空虛的胃,一如愛情中,一時的甜言蜜語讓你忘記暫時的寂寞。想咽下,才發現堵的心慌。一如你接受了激情過后的滿腔的疲乏。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完全就是雞肋般的愛情。可這種攪的你寢食難安的感受只有你自己知道,于是你開始用自己的眼光省視周圍的一切,特別是那個曾經好像對你特別好的人,他好端端的,吃得也好,睡得也好,玩得也開心,反觀你,日思夜思要摸清對方在想什么,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公平,也是對對方的一種無形的苛求。這種苛求從暗處折磨你自己到你不得不把它放在明面上來質問對方,得到了好的回答你卻只是暫時的心安,于是當暫時沒有了,你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審問,最終的結果對方失去了耐心,你也失去了對方。
這樣來看,似乎和題意不太相符,你真正失去的,除了別人,更多的是自己。患得患失除了源于對對方的不確定,更多是自己內心不自信的表現,多數患得患失的人總是把對方置于自己之上,這并不是對方要求的,源于你內心的高焦慮,低回避,簡言之就是怕被愛又怕失去愛,對方給了你百分之十的愛,你可以付出百分之兩百的愛,是你自己親手把自己放置在不平衡的橋梁上,所以墜下不過是一瞬間的事,讓你萬劫不復。其次,過于享受握在手里的感覺,對于生活和工作,這是踏實的感覺,然而對于感情,這是一種對人的限制,沒有一定自由獨立的愛情,如溫室里的花,遲早枯萎。種種事實告訴我們,約束了別人,其實也就約束了自己,放開了別人,何嘗又不是重新找回自我的就會,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一文中曾經寫到,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于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 你就從未擁有過它。如此想來,即使回不來也是從未擁有。希望每個人都能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幸的坦然與氣度。愛自己,才能讓更好地愛別人。好姑娘,從來都是光芒萬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