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晨讀里的平臺期讓我有點困惑,我感覺意思可能是停滯期。
于是百度一下:
平臺期,即減肥停滯期。當我們為了減肥而減少攝取熱量一段時間后,身體就會產生適應現象,將所攝取的食物熱量盡量的吸收并作最有效的利用,同時降低基礎代謝率,減少能量的消耗,于是熱量又達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體重就不再下降了,這種情況就被稱作平臺期。
先來談談
『在平臺期保持進步』
以下三種我都經歷過并還在進行中。
001?淺嘗輒止者
其實這一類型,我覺得大多數人都一樣,并不是只有我一個。
舉例:
喜歡新鮮事物:讀了一遍就想讀其他的書;即使音頻課程講的很有意思覺得有啟發,也不愿再聽一遍;一種寫作模式還沒練到家就想換一種。
最經典的還是一首歌還沒唱完,就切歌~
我覺得這是因為社會的浮躁打亂了了我們的節奏,讓我們沒有耐心。總覺得知道的越多越好,至于是否對這個領域有深入的了解,到時候再說或者根本就沒有想過。
002 強求突破者
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
我就是喜歡死磕,特別軸!知道那是南墻我也要撞,不撞不甘心。撞了再說!
比如我在以前的晨讀中提過,我想增長自己的學習時間。5小時,6小時,7小時。一直死磕,就想破8.真的是無所不用其極。意識不到自己的邊界,也不肯承認自己的邊界。就在這樣的斗爭中,掐死了自己的斗志,并有很強的挫敗感。
后來其實應該接受現實:高強度長期的腦力工作是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的。但是我沒有意識到,而且也不知道有另一種選擇,就是一天少學一點,但是每天都學。讓我真正受益的其實是第二種學習方式。因為這種方式讓我有了每天都學習的習慣。
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暴十日寒。
003 安于現狀者
經歷過一日曝十日寒之后,就是一直都寒下去了。。。。。。
雖然每天都有些懊惱和后悔,但是舒適感真的太強了。因為,不努力真的很舒服。
我不思進取的狀態如果被激活以后,那可是很長一段時間都調整不過來。所以我現在警惕自己每天打卡,稍稍一放松,我就墜入無盡的深淵。
人性墮落的瞬間是流星劃過的速度。
絕不向黑夜致敬!因為跪得久了就真的站不起來了~對于我來說不是跪得久了,而是一跪,就幾乎永遠起不來了。
『做壞馬不做好馬』
這種狀態的出現,一般都是在聰明人身上。聰明反被聰明誤是什么意思?
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時間,沒有辦法接受每個階段的自己。
維特根斯坦研究哲學長達七年,然后出了一本書。在這期間,他無數次的想自殺,因為他數次覺得自己的邏輯有問題,沒辦法繼續研究哲學,思想停滯不前。他沒辦法接受沒有進步的自己,即使那需要時間。
其實仔細想想,每個學科都是有一個臨界點的。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
學習效果分為兩種,算數級增長和幾何級增長。
算數級增長開始比較快,后來越來越慢,因為基礎不扎實。
幾何級增長開始比較慢,后來越來越快,因為夯實了基礎。
其實這兩種學習效果取決于認知的不同。
算數級,用來解決比較簡單的問題。例如俄語專四,做幾遍往年的真題,知道題型就可以。
幾何級,用來解決更層次的問題。例如俄語專八,必須從詞匯,語法,聽力,口語等多個模塊來訓練才有可能進步。
但是這個進步很小,你短期是看不到的。
厭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減;
好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給予自己足夠的耐心是很重要的!
『像孩子一樣學習』
其實孩子能學成鋼琴,芭蕾,畫畫等技能,真的是因為比成年人更適合嗎?
其實是他們只知道練習,沒有想過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個大家。不去想結果,就是練習。而成年人的世界紛繁復雜,多因素干擾下,放棄一個愛好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學了它有什么用?功利之心太強烈,就忘了自己當初選擇發展這個愛好的原因。
無功利之用!
Ps 作者有話要說
我又很晚才交的作業~~~~~~~面壁思過?
不可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