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曾評選出世界上十大最孤獨的事:
孤獨第一級:一個人逛超市(聽起來還挺正常)
孤獨第二級:一個人去快餐廳(這樣的人好像還不少)
孤獨第三級:一個人去咖啡廳(開始有點尷尬了)
孤獨第四級:一個人去看電影(好在熄燈后沒人看得見我)
孤獨第五級:一個人吃火鍋(服務員的眼神有點怪)
孤獨第六級:一個人去KTV(開房的那幾分鐘最不能忍)
孤獨第七級:一個人去看海(還能孤單得明顯一點嗎)
孤獨第八級:一個人去游樂園(坐過山車時一個人坐一排)
孤獨第九級:一個人搬家(不是沒朋友,只是大家都很忙)
孤獨第十級:一個人去做手術(說不下去了,太慘了)
不知道這十大孤獨事件中,你經歷過幾件?
南哥得到的最新消息是,目前,超過5800萬人在中國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其中,獨居青年(20~39歲)已達到2000萬。
而所謂的“空巢青年”,指的是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父母不在身邊,有固定的住所和收入,朋友不是很多,獨居,單身。
一股涼颼颼的風吹過蛋蛋的憂桑。
空巢青年的日常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1劉小明
從公司到合租房之間有3趟可抵達的公交,會經過5站,歷時30分鐘。一路上,單身漢劉小明可以播放7首音樂, 看完2篇長文公眾號。
在路上點好外賣,回到家等10~20分鐘,熱情的外賣小哥準時敲門。兩個單身漢尷尬地寒暄、微笑。
外賣小哥的腳步聲漸行漸遠,提著土豆絲牛肉蓋澆飯的劉小明,突然發現,原來外賣小哥,已經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
2張小花
2017年4月6日,周四,輕度霾。
這是我第四次來口腔中心補牙,一個人,用力拉開那道沉重的門。
其實,我害怕醫院,害怕體檢,害怕一個人拿著化驗單,手心冒汗,在休息室的座椅上等待未知的結果。
就在去年4月20日,我被查出疑似甲狀腺結節,排隊等待結果間隙,旁邊的阿姨嘆著氣說:“你看,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懂照顧自己”。
醫院里的人來來往往,而我卻只能習慣了一個人拍片、等候、跑上跑下。
3韓美麗
來北京3年,卻搬了7次家。
3年前,我剛到北京,如所有“北漂”的年輕人一樣住在群租房的小隔間里,遇到黑心房東,晚上一個人被趕出來。那天冬夜凌晨1點的北京,我感受到了寒風中捧著手機、卻不知道打給誰的絕望,現在想起來仍然心有余悸。
4王大錘
我是一個孔武有力的漢子,但長期的孤獨,讓我選擇養了一只貓。
今天是小貓咪陪伴我的第200天,我決定買一個蛋糕慶祝一下。
一人,一貓,一個插著一支蠟燭的蛋糕。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這大概是2000萬空巢青年最生動的寫照。
根據國家民政局統計,2015年,我國單身的成年人數量已超過2億。珍愛網報告顯示,在地域上,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成都、重慶、西安、武漢、東莞、長沙成為全國單身人群最多的十個城市。由此可見,一線城市始終為單身人群聚集地,脫單需求遠大于二三線城市。
空巢青年之所以一個人生活,是有很多客觀原因的。
大城市居住房價、物價等各方面成本高,生活壓力大。從外地來大城市,沒有結婚、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總會覺得在這個城市的是個外來人,受到排斥,所以對城市的歸屬感不強。
社交網絡看似豐富,但給年輕人的精神滿足也很有限,畢竟現實世界的友情和愛情才是踏實的。
可惜,單身青年很大程度上都比較“宅”。出于對請客消費高、出門會堵車、攀比有壓力的懼怕。很多人更愿意把自己控制在一個小圈子里,而不去主動拓展圈子。
時間一長,許多“剩女”就只能和幾個有限的閨密交往。許多男生,也會因為事業沒有起色,放棄了尋找另一半的打算。
其實, 年輕人從走向社會到結婚,肯定會一定的空檔期,這個時期生活的重心會有不同。“空巢”也可能只是一個過渡的階段,但是如果持續保持這個狀態就會出現問題了。
單身的小伙伴們,趁著春光大好,多去郊外踏青,說不定能在斷橋上碰見你的許仙、白娘子。喜歡看書的小伙伴,多去圖書館轉轉,也許一段浪漫的愛情正在等你邂逅。
最重要的是,打開自己的心扉,多和身邊的人交流,做一個勇敢的自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