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作者金牛座,對的,就是那個絕對物質化的金牛座。金牛座對于金錢很敏感,總想著一分錢掰開兩半花,所以在畢業后的第一年里就立即踏上了理財的不歸路,向著一眾先人們描繪的財務自由而奮斗。話不多說,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一路走來的經歷以及一些感悟,希望能給各位帶來一些思考或者觸動。
理財入門書籍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老祖宗應該不會騙我。所以我想與其盲目理財,不如先去學習一下經典書籍中作者向我們傳遞的經驗以及概念,我想這可以給我們在觀念上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并且了解所謂的富人觀念,遍閱書單最后買了《小狗錢錢》、《富爸爸窮爸爸》等一系列入門理財書籍。
這兩本書給我的觸動最深甚至可以說是傳世經典,讓人明白窮不是因為我們日常掛在口邊的種種客觀原因,而更多的是我們腦子中的窮觀念,不理解資產與負債的區別,不懂得如何管理掌握手中可調動的資源。如果把每個個人當作是一個個體公司來看,那我們既是經營單位又是法人代表,自身的盈虧完全取決于對自己的管理運作,而金錢的多少完全是自身管理水平的直接體現和間接產物。
這兩本書無法告訴你買哪只股票可以賺大錢,但是他會向你傳遞一系列基本的金錢觀以及理財常識,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但是能理解多少就看各位讀者的體悟了。有意理財者,這兩本書可以一看,至于其他進階書籍以后有機會持續更新繼續推薦。
理財規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理財亦如此。有意理財之前,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好個人目標,目標可大可小因人而異。比如短期可有半年后出國旅游,中期可有三年存款十萬,長期可有十年孩子教育基金五十萬等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目標。合理的目標是理財的良好開端,我們所有的理財規劃都是圍繞達成目標來制作,明確目標、規劃時間路標,然后定期Review執行計劃。
目標制定好以后如何去制作理財規劃呢?尤其是上班族該如何利用每月工資理財呢?我想這是困擾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我的經驗如下:
其一,端正觀念。在存量資金不夠的時候,切勿認為我無財可理,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是從點點滴滴開始的。
其二,強制儲蓄。比如月入一萬,強制儲蓄20%—30%,儲蓄比例與個人理財目標有關,因人而異。儲蓄的目的就是保持資金增量,金錢的復利魔力也是在達到一定量之后才能讓你驚嘆,過度消費無益生活。此部分資金可以投入貨幣基金或者其他低風險理財產品中,目標跑贏通脹并保證資金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這種風險備用金至少要可以維持個人生活三個月無憂。
其三,投資理財。待風險備用金已經儲備完成后,適當拿出每月收入的10%—20%嘗試一些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實際體驗中會有很多,我稍后會按照風險高低程度介紹一下不同理財產品的基本信息。
其四,記賬復盤。記錄日常生活中花費的點點滴滴,這首先是一份賬本同時也是通過這種方式在消費前提醒你這筆消費是不是你必須的。記完賬之后每周每月復盤個人資產負債表,檢查是否有超出預算的情況。此處每月開銷預算也是根據理財目標來設定,因人而異不必拘泥。
其五,開源節流。節流無非是適當控制消費,不要超出預算。至于開源我倒不贊成盲目兼職,就算要兼職也是找個人興趣所在然后去做一個斜杠青年;但最根本的還是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個人工作得到提拔晉升我覺得對工薪族來說才是最大的開源,收入的提高直接能夠提高目標的可達成性。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如有意理財請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目標和理財規劃。
理財產品
此篇我想介紹一下自己已經實際體驗過的理財產品,按風險程度排列。
寶寶類理財產品
此處包含一眾銀行類理財寶以及互聯網理財寶,這部分理財產品風險程度較低,資金流動性比較強,收益率在3%—4%之間。筆者實際購買的沒有很多種,用得最多的還是余額寶,在目前金融去杠桿導致流動面緊張的情況下七日年化收益也是屢創新高,另外考慮到支付寶的便捷性,將流動資金放到余額寶中是個不錯的選擇,最近新出了余額寶持有不得超過25萬的條款,此處不評論其合理性及原因,對我來說沒影響。 ?
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是基金公司募集足量資金后投入貨幣市場投資而產生的基金產品。特點是具有高安全性、高流動性、穩定收益性,具有“準儲蓄”的特征,很多人都會拿來當做現金管理工具,用來填補投資真空期時的閑置資金。筆者買了一部分貨幣基金用來當做風險儲備金,重在儲蓄應對風險收益方面能夠跑贏通脹即可,別無他求。
P2P理財
P2P理財平臺起源較早,經歷了15年的網貸亂象叢生后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大了互聯網金融的規范化監管。目前較大的平臺有很多,各大平臺又分為國資系、上市系、銀行系、風投系,民營系等幾大派別,有幾分武林門派的意思。各大平臺上的P2P投標有很多,收益率多半與鎖定時間成正比,我所接觸到的從5%——12%不等。2017年P2P監管會進一步加強,各大平臺都必須有銀行合作作為第三方資金池并且實名制認證,這樣一來風險會得到進一步控制,但是各位仍然要擦亮眼睛合理選擇平臺,持有時間最好不要太長,此處體驗不多就不做推薦了。
指數型基金
巴菲特說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長期定投被動型指數型基金的收益率會跑贏大多數主動型基金。這句話有其合理性,很多人奉為圭臬但是實際操作中多半還是折戟沉沙。這個地方涉及兩個概念,一個是被動型指數基金,目前中正公司旗下很多指數,有行業指數也要股票指數,多數人都是推薦滬深300+中證500的組合投資方式,這樣不管大盤小盤如何輪轉都不會踩空,但是要明白不一定會得到超額收益多半是平均收益;另一個是長期持有,這個地方就涉及到持有時間的問題,定投基金里都提到過微笑曲線,一般都是以年為單位來計算持有時間,到了預定收益率后及時止損賣出。所以買指數基金要有耐心、有眼光、有定力以及最后止盈的決斷力。
以上是我所實際理財過程中有過經歷的相關產品,后面再寫關于債券、保險、黃金、股票的基本概念。投資收益始終與風險成正比,在此多說一句,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尾言
原本本文是想說一下近來A股市場在新一輪金融監管風暴襲來后的種種表現,以及我在理財投資過程中所體驗到的種種市場變化,不成想成了一篇入門理財文。不過這篇文章真是記錄了我的理財路程,希望能夠作為我的理財專題的開篇文,后面再不斷更新。
最后說一句年初聽課某知名專家說的一句,今年股市有機會,但是你不一定能賺錢。
好大忽悠哈哈,在此祝各位投資理財一路順利,早日踏入財務自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