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從西藏回來后,我陷入了“迷茫期”。
一和好兄弟合伙創業,以自身目前的經驗和資金來說,簡直比登天還難;二找工作,是繼續干新媒體這行,還是做文案策劃,又或者這兩行統統不干,重新洗牌,干點別的?
仔細一想,畢竟脫離了現實,思過來,想過去,一個人差點想成了“神經質”。
如果躺在家里做個自由作家,靠一丁點稿費生活,時間一久,錢一花光,接下來該怎么辦?既要背負父母的指責,又要承受窮困潦倒的生活,四面楚歌,我該何去何從?
........我不知道。
生活就是這么操蛋,一邊讓你死死追尋著所謂的理想,一邊卻讓你窮困潦倒,在現實里摸爬滾打,跌倒了,還要迅速站起來,還不準你哭,一哭,就輸了。
02.
我的好兄弟最近也迷茫了。
這些天,太陽毒辣,他一個星期內面試了十幾家公司,有的需要復試,有的公司太小,學習氛圍差,有的不是自己喜歡做的行業.......整個兒忙乎下來,還是沒找到一家合適的。
他半開玩笑地說:“我都有點懷疑自己得了抑郁癥。”
躁動、迷茫、焦慮,甚至抑郁,這幾乎是所有剛出社會的人都會有的特征。
我室友的一位哥們,在鏈家工作,他從基層做起,如今已經晉升為經理,按說這是多么光榮的事啊,可是,別人眼里所謂的光榮,在他看來其實是一種徒勞的光環。
我們都覺得在鏈家工作,薪水肯定很高,結果室友聽完他哥們的訴苦后一句話總結:鏈家外部看著光鮮無比,而內部專坑員工。
所以,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你沒有深入了解覺得無比完美,而只有他自己經歷后懂得:這雙鞋子真心不合腳。
這位當上經理的哥們,照樣脫離不了“迷茫”。
很多人談及迷茫或抑郁,都避而遠之,羞于開口,他們覺得成年人談這些東西,未免太過矯情。但往往很多東西事態發展到嚴重地步,甚至失去生命的那一刻,我們才幡然醒悟,才去立馬重視起來,比如喬任梁抑郁自殺,才讓很多人意識到,原來我們真的要重視我們身邊的這些群體,甚至要好好地審視我們自身。
莫疼痛,才覺醒;莫失去,方悔悟。
不管何時何地做什么事,我們要學會及時待之。
03.
這幾天,在壹心理上看了很多文章,心里的那塊石頭也漸漸放下了。
有句話印象很深:“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文章上說,“抑郁”其實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種潛意識心理創傷狀態的外顯,從根本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有些人隱藏的深,有些人壓抑的好,有些人不自知,有些人恰恰表現出來了而已,這樣一想,我們皆是平等的。
榮格說:往外看的人是在做夢,往內看的人才是清醒的。抑郁,在某種程度上講,它是內傾思考的一種形式,是一種清醒的狀態并伴隨著痛苦。
這么說來,只有真正智慧和清醒的人才有機會去體會抑郁,而那些總是活在夢中,從不向內看的人,是永遠無法體會到抑郁的意義。
這樣就印證了蘇格拉底說的“未經審視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其理真是昭然若揭。
而弗洛依德說,癥狀只是一個人防御內外痛苦的一種方式而已。無論癥狀以何種方式呈現,抑郁,焦慮,迷惘,傷心,只要這些癥狀等級不加深加大,不像癌癥細胞一樣惡化,那么就讓它存在著,并無大礙。
無數的智者、文學家、藝術家、大明星,他們都曾抑郁過,不是他們易與抑郁結緣,而是抑郁與沉思是促使人內在思考、回歸內心最好的方式,也是必經階段,“只有痛苦方能喚醒靈魂”。
只有經歷破繭成蝶的這種苦痛過程,人才能真正的成長,與內在達成共鳴,認清自我,并找尋屬于個體的生命意義,才能成為完整的自己。
所以,我們要學會正視這種抑郁,正視內心的那個真正的自己。
04.
你能作繭自縛,必能破繭成蝶。
種子沒有破土之前,請耐心等待。
每一個想真正認識自己的人,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身處抑郁,吃藥解決不了問題,逃避更解決不了問題。就像深夜回家,半路遇到一塊白布掛在前方的電線桿上,來回飄動,模糊中遠看就像一只厲鬼,嚇得你連連退縮,當你走近去看清事實,方能坦蕩從容地大踏步向前,而退縮不前,只會讓你更加恐懼。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心理問題自然要用心理的方法去解決。
我們要學會順藤摸瓜,找到抑郁的根源,并嘗試不同的方法,這條路走不通了,就想個法子,實在不行,咱就換條路再走,總有一條路通往彼岸,到達你所要找尋的地方。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
陽光總在風雨后,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經過浴火重生,才能鳳凰涅槃。破繭的過程是痛苦的,它需要時間,需要耐心,不停地掙扎煎熬,然后在彷徨中沉淀,在漫長的煎熬中慢慢覺醒,歷經風雨,閃電,日升日落,不斷地深入認知自己,找尋生的意義,在繭里生長發育,一點點咬噬繭殼,直到破繭成蝶的那一刻——這就是抑郁帶給你真正成長的意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