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做一個小功能的改善,雖不值得一提,但還是有所啟發。
案例:
原本的方案是在一個業務Tab下,承載了“我關注的”和“推薦”兩部分內容。如下圖:
當初的考慮是快速迭代,用最快地步伐去驗證市場,所以產品會比較簡單粗暴。因此這樣的一個功能給用戶帶來的最大的吐槽就是:為什么一定要把推薦接在我關注的下面,這是一種qiangjian啊。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決定將我的關注和推薦用二級菜單的方式區分開來。還原給用戶一個更加簡潔的界面,同時,也是為了拓展推薦的功能,使其不局限于目前這種單一的推薦形式,比如加入輪播圖推廣位等。
原先,未登錄用戶來到這里是這樣顯示的:
已登錄未關注過的用戶是這樣顯示的:
這樣的設計所帶來的不良體驗就是:對于新用戶的感知就是,先引導我去登錄,然后再引導我去關注。這里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用戶都不清楚關注有什么作用之前,為什么會主動去關注?既然不會主動去關注,那么第一步的引導登錄不僅沒效果反而給用戶造成了困擾以及拉長了操作路徑。
那么,在新方案A我們又是怎么做的?如下圖
首先,我們進行了分tab,將我的關注和推薦分成兩個獨立的版塊。其次,弱化了用戶的主動登錄入口,在業務A里面不直接引導用戶去登錄,而是當觸發了需要登錄的功能操作時,才提醒用戶需要進行登錄。所以,對于未登錄和已登錄未關注的用戶來說,他來到這里就只能看到一個+號(+號還可以附上幾句說明文字,來闡述這個+號的意義),點擊+號則會跳轉到菜單B去發現新內容。
本來以為這樣應該就可以了。
但是,細想一下,這個+號的意義到底在哪里。我為什么要讓用戶點多一步才去到菜單B呢?我們的目的難到不是想讓那些新用戶盡可能快地到達菜單B去發現好玩的內容嗎?
所以,我們又做下了下面的改動。
未登錄(主要是新用戶) | 已登錄未關注的用戶,進入業務A會默認定位到菜單B這個tab。這樣就能方便他們第一時間去查看內容,而不是做一些不痛不癢甚至還繁瑣的操作 —— 登錄。
未登錄(已關注過)的用戶,由于一個用戶未登錄,所以無法判斷它是否有無關注過,所以還是直接默認定位到菜單B,當他們想登錄的時候,可以在通過觸發需要登錄的功能操作時進行登錄,也可以滑到菜單A進行登錄,當然也可以在全局登錄入口那里進行登錄。
這里的考慮主要有兩點:
1、由于業務A對于整個產品來說,是屬于新的業務,所以在引導用戶方面,最好做到一到到位,把你想要的內容以最快最和諧的方式呈現在他們面前,去除中間所有的繁瑣操作(此案例主要是指登錄操作)
2、對于老用戶而言(這里的老用戶普遍是指已經了解并使用過這個產品的大部分功能的人),雖然他們在未登錄情況下,來到業務A不能馬上完成登錄操作查看自己所關注的內容(需要觸發登錄操作功能或者去全局登錄入口完成登錄操作),但是這部分用戶不介意這一點點的付出,而且登錄的操作是長久性的,所以對這類用戶來說,影響極小,甚至可以忽略。
經過這一次,我越加認識到:在做一個功能的時候,要想清楚所涉及到的用戶,哪些是絕大部分,哪些是小群體。同時,產品是服務于用戶,要深入到功能細節的時候,也別忘了跳出來審視一下有沒有偏離目的。案例中,新方案A就是為了解決舊方案的問題,但并不是為了解決用戶的問題所誕生出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