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蒙古語羅布淖爾的音譯,意為多水匯集之湖。位于塔里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最東緣,由于形狀宛如人耳,被譽為“地球之耳”。
曾是中國第二大咸水湖,孔雀河的歸宿。
曾經的湖泊,那里是我國目前出現小麥實物最早的區域。
還有曾經與之緊緊相依的樓蘭古國,樓蘭姑娘。
她們曾穿著這樣的衣衫,繡著這樣的圖案,寫過這樣的文字。
她們戴著皮帽,或發間插著鳥羽,裹著斗篷,麻黃的帶子。
她們被今人魯莽地驚醒,從墓葬輕抬慢放到一個玻璃柜,曝于不再相識的荒涼之上,靜靜的,日日,被一雙又一雙好奇的目光打量。
盛極一時的絲路南道古城,黃沙滿途,煙波浩淼的羅布泊,干涸的鹽澤。
廢棄,消失,湮沒,千年。
如無聲的挽歌。
她們的故土如今被稱作“死亡之海”,中國四大無人區之一。沒有任何生物,沒有任何植物,沒有任何參照物,沒有通訊信號,多少人為探索它的神秘被吞噬,彭加木、余純順,等等探險的人們。
與羅布泊唯一相連的是羅布人,操維吾爾語羅布方言、以打魚為生的土著居民。
他們居住在羅布泊周圍的沙漠和荒漠地帶,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守護著自己的圣地,堅持在羅布荒原上一直生活下去。
羅布人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不種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喝羅布麻茶,穿羅布麻衣,特殊的營養和生活習慣,很多長壽老人。
據說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羅布人結婚的陪嫁,有時是一個小海子(小湖泊),生命之源。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羅布人逐漸被世人關注,他們神秘的面紗被揭開,原始色彩被驚擾。
原來中國最大的沙漠旁邊,有一個原始村寨,羅布人村寨。
不知最初的羅布人村寨是怎樣的容貌,現在,是一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沙漠濕地、原始胡楊林、塔里木河河畔的一個個小海子,駝隊,沙漠越野車,滑翔機的嗡嗡聲,賣烤魚的婦女,她們身后木屋,用胡楊木手工做日用品出售、很愿意與游人拍照的白胡子老人,各種交通工具抵達的游人……
商業的滲透,羅布人村寨原始的顏色亦遠亦近,不知陳列在博物館的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他們的后裔可在其中?他們還保留了多少羅布文化靈魂?
古風燧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