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5日
早晨起來,我和妹妹就開始忙乎,給爸爸收拾東西;妹夫給爸爸刮胡子剪頭發(fā)。預定好上午9:30老年公寓來車接爸爸。
我拿出紙筆寫了一個情況說明,讓爸爸簽字。爸爸仔細看完于是按了手印,我讓z姐作為中間人也簽字按了手印。妹妹在旁邊用手機錄像。主要是證明去老年公寓是他自己的愿望,不是妹妹攆的。
吸取去年去肇東的經(jīng)驗,本來當時是他自己要去的,后來就說我們給遣送的,真是百口莫辯啊!
這次爸爸去老年公寓,如果他還跟別人說我們逼他去的,到處宣傳,留個證據(jù)。當今社會讓媒體和自媒體宣傳的,好多事已經(jīng)弄不清真假是非。誰聲音大,誰有話語權(quán),誰就是真理。就像單位,一把手無論說啥(工作還是生活)都有人捧著說,咋這么正確呢!如果有一天你離開了這個職位,說啥都沒人捧,哪怕就是生活經(jīng)驗分享。
同理,老人作為弱勢群體,社會又無原則地提倡尊老愛幼,所以他們說啥都有人相信,尤其是媒體相信。
九點剛過z姐和老公陸續(xù)也來了。大家七手八腳地往樓下搬東西。妹夫雇兩人把爸爸抬到樓下(100元)。我們一切都準備停當,公寓的車也來了。
把爸爸攙扶上車,東西裝上車后就出發(fā)了。老年公寓的面包車走在前面,妹夫開車拉著妹妹和Z姐,老公開車拉著我,緊跟其后向老年公寓駛?cè)ァ?/p>
說起這家老年公寓真是讓我們滿意,第一地點離我家不太遠,開車十分鐘,乘公交半小時。第二規(guī)模非常大,類似四合院三面是樓環(huán)繞(四層),據(jù)說有500張床位。三是環(huán)境不錯,剛開業(yè)一年,配套設(shè)施齊全。是我爸曾住過的四個老年公寓里條件最好的一個,當然也是價格最貴的一個。
20日我和老公來看時,一眼就相中了,就怕爸爸嫌價格貴。4800元\月,外加100元/月冬季取暖費,需交6個月,兩老人一個房間,一對二護理,護工24小時照顧老人。
車到了公寓,熱情的呂院長接待了我們。大家一起動手鋪床、擺放物品,一切安頓好以后,護工還沒有來。于是我就留下等護工和他交接,讓妹妹她們先走了。
護工是倆口子定好今天從外地過來,中午我們在公寓吃的飯。四菜一湯每人一份,以蔬菜為主,菜里也有肉。
爸爸東瞧瞧西往往,還查有多少人吃飯,男的幾個,女的幾個。行了,這回有事干了。吃完飯老公給爸爸推回房間,爸爸又嫌剛才剛才鋪好的哪個床離窗戶近有風, 讓我給換過來。又是一頓重新倒蹬。爸爸才上床休息。
大約三點多護工兩口子領(lǐng)著姑娘來了。兩口子都五十七八歲,姑娘21歲,在哈市某大學上大二。兒子35歲在老家當廚師,已經(jīng)成家有了孩子。女兒放假也陪著父母來公寓了,過年他們?nèi)谌司驮谶@里住了。
姑娘高高的個頭,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zhì)。挺有正氣的那種女孩子,不屬于描眉打鬢,妖里妖氣的那種(我就看不上那種人)。看來女孩經(jīng)常來公寓,見到呂院長她倆還熱情擁抱呢。
男護工姓司馬,還挺稀少的姓氏。一看就是老實人,不太愛說話,他媳婦一看就是快言快語比較外向的人。她們兩口子一個在隔壁房間伺候90歲多數(shù)的兩老太太(都能自己理),一個在這屋伺候兩偏癱老頭。和爸爸對床的老人剛比我大幾歲(57歲),據(jù)說偏癱10年了。這兩天回家了,想想可夠媳婦孩子嗆。這十年可咋過的。嗨!家家都有愁事啊!沒攤上就偷著樂吧,攤上也沒招。
護工兩口子每人3000元工資,管吃管住,老人如果事少好伺候,其實也不算太累。就是有點不自由把身子。其實一個人能吃苦,不怕臟不怕累,哪有掙不到錢的道理。就是有些人,沒有文化,沒有技能,還好吃懶做,大錢掙不來,小錢不喜掙,就想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呂院長說,現(xiàn)在老年公寓非常缺24小時的護工。
我想,無論現(xiàn)在還是今后,保姆(護工)都是稀缺“人才”,不是需要多高的技能,而是沒人愿意干伺候人的活。所以誰也別說保姆工資高,工資再高,有些找不到活的人,也仍然不去掙這錢。
和護工交代完爸爸的相關(guān)事宜,我就去樓上院長辦公室簽合同繳費。生活加護理費4600元(和院長講講價,便宜了200元),采暖費100元,被服費(床單,被罩,枕套)180元,押金3000元,合計7880元。正好我?guī)?000元剛夠。
從老年公寓出來,我們到附近水果店買些水果又給爸爸送過去。回到家已經(jīng)四點多了。兒子正在家為一個初三的學生補習數(shù)學,他的媽媽也在我家坐著呢。
簡單和孩子媽媽聊了幾句,知道她丈夫剛?cè)ナ溃粋€女人帶個孩子不容易。孩子原來學習不錯,現(xiàn)在學習下降很快,她非常著急,大班聽課孩子不去,只能一對一輔導,找正式老師太貴,于是通過朋友介紹找到我。
我說:行,讓我兒子給弄弄吧。他不是老師,不違反補課規(guī)定。雖說沒有老師補的系統(tǒng),但我兒子數(shù)學從初中到高中學是他所有學科中學的最好的。而且兒子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該能勝任。
大約5:30補完課娘倆走了。臨走時我告訴孩子媽媽,以后再來就讓孩子自己來就行。你回家多鼓勵孩子,別動不動就發(fā)火。學習是慢功夫,不是著急的事。他媽媽一再說,感謝的話。
我們娘倆這一天都夠累的,上午兒子還去外邊給學生補習高中物理四個小時,我也為老爸的事折騰一天。
晚飯后,我和兒子去附近的KTV唱歌,放松一下身心。他一首日韓歌曲,我一首八十年代經(jīng)典老歌。兒子說:咱們這屋歌曲夸越度最大。我說:因為唱歌這兩人年齡差距大。媽媽兒子組合來唱歌本來就是少數(shù)。
回到家快十點了,神清氣爽,心情異常高興。爸爸的事暫時得到解決,是最大的利好消息。最起碼一個月沒問題。不敢有過高奢望,消停一天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