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黃真學,男,今年21歲,周口師范學院2014級政法學院法學專業學生。2016年3月27日,參加鄭開馬拉松21.0975公里半程賽;同年12月18日,參加周口市首屆馬拉松21.0975公里半程賽。
如果要給黃真學定一個標簽,那就是馬拉松賽事的常駐隊員,大學三年,他兩度參加馬拉松比賽,在賽場上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鄭開是送給自己的21歲生日禮物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2016年3月25日,黃真學踏上了前往鄭州的火車,開始迎接他大學的第一場馬拉松賽事。
3月27日上午,天氣微涼,但絲毫沒能阻擋黃真學的熱情。21.0975公里,凈用時2:00:28。這組數據意味著什么呢?黃真學告訴記者:“這就相當于每分鐘需要跑200米,然后保持這種狀態兩個多小時。跑馬拉松和平時的800米跑不同,馬拉松是一個耐力跑,不能沖刺,身體和體能等各方面都需要協調,只有這樣才能堅持跑完全程。”
2016年是鄭開馬拉松賽事十周年,而男子半程賽是21.0975公里,這一年他21歲,所以,即使路途遙遠,黃真學還是選擇來參加馬拉松比賽。“這不僅僅是對鄭開十周年的紀念,同樣也是我送給自己的21歲禮物,而這樣的禮物僅有一次”他堅定地說道。
其實周口離鄭州有一定距離,與鄭州附近等高校學生相比,路途勞頓,人生地不熟等問題都是黃真學去鄭州跑馬拉松的劣勢所在。但,他絲毫沒有顧及這些,毅然來參加這場賽事。正因為喜歡,所以腳步才更加堅定。
周口首屆馬拉松賽事中再見身影
時隔九個月,12月18日,在周口市首屆馬拉松賽事上,黃真學再一次站在了的賽道上。
這是周口市第一次舉辦馬拉松賽事,作為跑步愛好者,他決定紀念一下首屆賽事。今年他依舊參加的是半程賽,但與鄭開不同,這次賽前他沒有訓練,比賽時也沒有同伴一起。一個人,難免有泄氣的時候。他告訴記者:“在還有兩公里的時候,我就跑不動了,走了一會。后面來了一大哥,說‘小伙子,別停呀,加油’,然后我就又開始跑了,并且堅持到了最后。”
正是這來自陌生人的鼓勵,給了黃真學繼續跑下去的意念。
這次的跑步使他肌肉拉傷,但這個堅強的大男孩卻毫無所動,一直在說沒事。
跑的是比賽,收獲的更多是人生
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馬拉松賽事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堅持跑完全程更是難能可貴。當問到跑馬拉松時有沒有想放棄的時候,黃真學一改之前平靜的語調激動地說道:“為啥想放棄,我還能跑啊,22公里,20公里都跑了,還差兩公里為啥不跑呢。”一席話使他對跑步的熱愛溢于言表。
那么這么長的路程為什么能堅持下來呢?日本馬拉松選手山田本選擇每次比賽前,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并把沿余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分解賽程。黃真學也是如此,他告訴記者:在跑的時候學會分解目標,實際的、明確的目標能提供足夠的動力,心境不用,自然給人的主觀感受也不同,這樣便有足夠的動力堅持下去。
那他為什么這么喜歡跑步呢?“其實,跑步的過程是一個人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我最喜歡在跑步的時候思考事情,我的好多事情都是在跑步的過程中規劃清楚的,比如未來,我已經給自己規劃好了畢業后的事情”他平靜地說道。
在賽道上,黃真學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張張證書,而是伴隨著終生的賽事精神和革命友誼,這些將會伴隨著他以后的生涯,為他保駕護航。
記者手札:人生其實也是一樣,也是一場馬拉松,重點不是跑多遠、跑多快,或者是要一直跑到怎么樣的極限,而是每一次跑步時,一步一步跑著、流汗、呼吸的心情和樂趣以及所收獲的感悟,都妙不可言。黃真學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關注更多的是不是賽事本身,而是靜靜品味跑步所帶給他的樂趣,帶著馬拉松的精神力量出發,淺淺喜歡,靜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