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關于畫原生家庭圖的課堂上,我按照老師的引導畫了我的原生家庭圖;再按照老師的分析思路,分析了我的原生家庭圖里所呈現的東西——很多令我恍然大悟的東西,讓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內在。
我看到了自己的生命里面,那些好的和壞的品質究竟是如何一日日形成的。以前,我只知道自己的性格和脾氣來源于我的家庭,有些是父母的遺傳,有些是后天環境塑造的。但我并不知究竟是如何被塑造的。
原生家庭里,父母的關系時好時壞,是穩定和諧的還是動蕩不安的,直接影響了孩子生命里的三個關鍵要素:
一、安全感
二、責任感
三、親密感
而這三方面的影響,會完完整整地在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中體現出來。
久而久之,這個孩子便形成了超乎常人的的責任感。成年以后,他的責任感擴大于家庭之外,延伸到他其他的人際關系中,包括工作中,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人和事,似乎都變得跟他有關系,他都不由自主地要去承擔,從而給自己增添了很多負擔,他覺得很累很累,他會抱怨,但別人無法理解他,在別人眼里:都是他自己主動要承擔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這樣的成人,帶著他的超強的責任感,延伸至夫妻關系中時,如是女性的她就把配偶當作拯救對象,總是看到配偶的問題和毛病,并且總是想要改變他--潛意識里她是想要承擔拯救他的責任。而如是男性的他,就會對配偶有極強的控制欲,潛意識里他是想承擔她的一切。
而有一方是這樣的夫妻,他們之間的親密關系怎會不出問題呢?
我意識到自己就是那個責任感極強的女性。我的安全感,責任感,親密感,確實全都源于幼年時所受的影響和教育。當我發現這一點,我如釋重負。
由此,我找到了源頭,并知道了如何脫離我固有的模式。我不必抱怨原生家庭帶給我的這些影響,我需要做的是,開始救回我自己。當我能夠覺察到我自己的問題源自哪里,我便更有能力找到力量和方法更新當下的自己了。
我需要從我幼小的時候,開始改變本性的那個時刻開始,重新成長原來的自我。
我的原生父母不可能再陪伴我重新成長一次,即使他們愿意,他們還是原來的他們,依然不可能用我需要的方式,讓我重新成長一次。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做自己的父母。當我內心中那個“未長大的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我要覺察她的需要,并且滿足她。
人們常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曾對這句話質疑過,因為我一度認為人的性格脾氣言行等等是可以改變的;后來我又認為這句話應該是真理,因為我發現自己嘗試改變卻從未真正能改變。
現在我對這句話又有了新的理解:人之初,性本善,本性的確是難移的,但問題是我們現在的脾性早已不是我們的本性了。我們的本性,早已在我們從嬰兒慢慢長成大人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間被改變了。
所以,我做了一個決定:自己做自己的父母,讓內心的那個停止成長的“小孩”重新成長。
接下來,我開始實踐我的決定。
“時時覺察自己”,我認為它是一個方法。在自我成長的路上,這個方法是必須掌握的。如果沒有覺察力,我們將無法認清自己,更無法真正認清身邊的人。那人與人之間的聯結,以及自己和自己的聯結,都會出現阻礙。
在覺察的同時,我們還需要另一個方法:“時時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還有,我們需要經常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我可以自己做選擇。面對任何一件事情,我們都有三種以上的應對方式,關鍵在于我們選擇哪種方式。
當我開始經常選擇有意識地覺察自己時,慢慢地,我發現我的感受越來越清晰了,覺察力越來越強了。
? ? ? ? ? ? ? ? ? ? ? 365無戒挑戰營日更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