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想著占便宜,就不會被別人占便宜”這句話是大學時一個同學告訴我的,當時印象特別深刻。她本以為遇到了一個好人,幫忙在校園里安排實習,哪成想竟是另有所圖,總是動手動腳,急忙抽身后,告訴我們要引以為戒,不要想著貪圖小便宜,踏踏實實最重要。
今天中午遇到的事情,雖然沒有得失之說,但卻令我想起了她這句話。
[1]
事情是這樣的:
上周四,午飯后到周邊校園遛彎,來到常待的樹林陰涼地帶,看完最新的TED演講,深呼吸、拉伸頸椎等做一些基礎運動。
這時,一個男士的聲音傳來:你是在練瑜伽嗎?我睜開微閉的眼睛:不是,就是拉伸一下。
“倘若要鍛煉頸椎的話,你可以這樣做”,說著示范起來,“而且楊樹、松樹下更好,它們屬陽”,“我練過吳氏、孫氏…各類太極拳,最后發覺還是瑜伽更合適”,“不要看我非專業出身,但絕對不會比專業的差…”。
“我是這個學校畢業的,你是這兒的學生嗎?”
“不是,我在周邊工作”。
“什么單位?我有好多同學都在這邊”。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回事就說了出來,是腦子轉的太慢?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拒絕,怕駁人面子?
“**應該是你們那兒的,我們是研究生同學”,“是的,聽說過他”。一看他真能說出有關同事名字,戒備心就放了下來。
最后說著說著,加了微信,他要推送給我一些關于健康養生的PPT,其實我真的缺這些東西嘛,加了就滿是懊惱,匆忙離開后馬上把那些材料刪除。
上班期間,依舊心有余悸,“這是什么人啊?我居然為了一些PPT就加陌生人為好友,倘若有病毒怎么辦…”,異常異常悔恨,于是關閉朋友圈,希望這個人不要再出現,哪天悄悄刪除。
周五由于臨時有事兒,沒有去校園里遛彎。
昨天周一,午飯后,決定還是不去那個地方了,換個樹蔭。起初一切都很好,看完TED,剛要做運動,不經意間望向遠方,眼看著那位大哥走了過來,我匆忙拿起遮陽傘,故作鎮靜、沒有看到似的,走到陽光下、走出校園。
回到單位,驚出一身冷汗,“他明明說自己不是在周邊工作,是來周邊辦事路過才會回母校的,怎么又出現了呀?太可怕了”。看來最近一段時間,我還是不要再去校園里遛彎了。
今天周二,午飯后特別想吃水果,想來去學校買了立刻回來應該沒事。哪成想,剛剛走出水果店,到旁邊涼亭占定不足一分鐘,亭子側邊出現兩個人,遲遲不走,用余光掃過去,在拍照,好像又是那位大哥,還讓不讓人愉快生活了…
整件事情沒有得失之說,對于喜歡結交朋友的人來說,也許還會感覺不錯,但是每個人對自己生活的定義不同。相對來說,我更加喜歡簡潔清亮的生活,一兩知心朋友足矣,不希望朋友圈被各種陌生人充斥著。
盡管千人千態,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遇到的事件不同,煩心點不同,然而結論卻是一致的“你不想著占便宜,就不會被別人占便宜,更不會置自己于窘境”。
[2]
俗話說: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總想著占便宜的人,遲早會吃大虧。
工作中,干活兒總想著往后退,功勞總想著往前爭,輕松活兒爭著搶著干,累活兒重活兒推著逃著躲,總有一天,活兒干得多的進步快、提拔快,你以為自己占了小便宜,其實是吃了大虧,得不償失。
生活中,錙銖必較、爭口頭之快的人比比皆是,為了一點蠅頭小利陷自己于窘境的人也處處都有,如果將生命中的所有得失進行一下對比,那些自認為占得小利的人必然失之更多,只是這些失以得不到、不屬于自己的各種形式離當事者越來越遠,被放到了天平之外。
某些時候我們或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占便宜心理,就像我上面的例子,簡短的交流,仿佛很平常,但倘若沒有一點潛在的小心思在里面,又怎么會陷自己于如此兩難境地呢。
占便宜心理每個人都有,或深或淺,或隱蔽或直接,它根深蒂固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生活,一般情況下也不會出現大的紕漏,但某些時候,可能就會導致惡果。
那些打黑車被謀財害命的,許多時候不就是為了省點錢,圖個便宜嘛;那些攀親戚認老鄉被騙的,許多時候不也是為了省點事兒,圖個方便嘛…,生活中的很多事件發生,都是由于一點小利,越積越多,鑄成大錯。因此,便宜萬萬占不得。
[3]
俗話說:吃虧是福。人只有踏實、努力工作,靠自己的真才實學獲得成功,才更加可靠、真實。
萬事不要總想著占個小便宜,吃點虧又能怎樣,自己吃點虧,滿足了大多數人,只要內心不覺得委屈,身邊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好,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做自己。
占便宜與吃虧是兩種不同的心境,一個得在表面,一個得在心底,從長遠來看,一個的得會永不滿足,一個雖失內心卻充盈到足夠富足。
一個人倘若能夠真正領悟到“你不想著占便宜,就不會被別人占便宜”并嚴格恪守,人生路必將會越走越順;一個人倘若能夠真正懂得吃虧是福并不斷踐行,最終必將有更大收獲。
希望你我都能夠懂得,有所悟有所得,便宜占不得,吃虧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