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朗讀者》首播受追捧?
□白?峰
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不久前一經首播便受追捧?!独首x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后的價值。節目播出后備受好評,不少網友表示:“在娛樂至死的各類綜藝節目中,這是又一股清流!”新年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檔檔節目都獲得好口碑。文化生態多種多樣,觀眾需要哈哈爆笑來解壓,更需要悠久的文化來滋養。而有營養的節目,顯然更受追捧。
其實,任何一檔節目的熱播,都有它的理由。《朗讀者》一開播就能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博得觀眾喜歡,我想其并非是簡單的一種文化,而且也絕非簡單的說是一種懷古,或者說是古詩的懷念,肯定有能打動觀眾神經的激發點,更有能占領觀眾思想,能激發起觀眾心靈深處的元素。
這個激發點是什么?這個元素又是什么?其實就是故事的吸引力,故事中的文學,故事中的歷史,故事中的環境,在講這些故事時,讓故事不僅僅還有故事,更有了音樂和文化及其環境的變化,而且是讓故事立了起來,活了起來,有形了起來,讓觀眾欣賞故事是在立體的空間里,讓故事如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故事飛得更高,觸及了人們的心靈深處。
首先,講故事的人不同,首期節目首先出場的是濮存昕,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他曾患小兒麻痹癥,童年時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直到三年級時,積水潭醫院的大夫榮國威幫他做了整形手術,“濮瘸子”的命運得以改變,而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榮國威大夫,不僅僅是自己的故事,也是老舍散文的故事之美。包括成功人士,如柳傳志,在節目中,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與成為百里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都有故事。還包括了普通人,如蔣勵是一名無國界醫生志愿者,曾在阿富汗的槍林彈雨中迎接新生命。她朗讀了鮑勃·迪倫的歌詞《答案在風中飄揚》,她渴望那些在炮彈與硝煙中誕生的孩子們一切安好,本身就是故事。
其次,故事既與講故事的人有關,也與講的故事有關,雖然在這里是朗讀,但是朗讀者在朗讀故事,也是朗讀人們的心靈深處。世界小姐張梓琳在節目中透露了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后的種種經歷,并分享了為人母親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她為女兒朗讀了作家劉瑜的散文《愿你慢慢長大》,故事中有故事,精彩中有故事。
再之,故事也有歷史,更有文學性,不僅僅讓故事在歷史中,也讓歷史在故事中,而且也在現實的生活中。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的96歲高齡翻譯家許淵沖也受邀到場,追憶往事,他道出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他的好友、學生現場朗讀了老先生的翻譯作品。這里不僅僅是朗讀故事,更是朗讀歷史,而且也是朗讀出了精彩的生活,還有生活中的文學和詩意。
《朗讀者》通過節目,用朗讀傳達了情感,不僅讓文學回歸生活語境,而且讓生活充滿了故事,講出了能激發起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和愛,這故事在文學的環境里,既充滿了故事,也有了浪漫,還有了靈魂深處的美,更讓生活同樣有了詩意,這才是《朗讀者》的吸引力,更是《朗讀者》的活力所在。
http://szbk.chuzhou.cn/czrb/html/2017-03/06/content_182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