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真是一門有意思的科學,這個領域的學者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看法,比如你知道你是什么樣的人嗎?
符號互動理論學家庫利告訴我們,我們并不知道我們是什么樣的人,而是需要通過別人的看法拼湊出對自我的認識。你覺得你對這個家庭很重要,因為你的伴侶喜歡依偎著你,你的孩子與你在一起非常開心;你覺得你是個忙人,因為好多人在找你,你每天要跟很多人打交道;你覺得你是個明星,因為粉絲關注你的一舉一動,為你哭為你笑,為你癡為你癲。
這就是庫利的“鏡中我”理論,我們以他人為鏡,才看到了自己。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父母要求過高的小孩會不自信。當同事鄰居都在夸孩子漂亮聰明的時候,父母總愛說一些客套話——“小孩子,長的好有什么用,你看你們家小明多聰明。”或者“這都是小聰明,到時候考上大學才是真本事。”大人的寒暄轉臉就忘了,小孩卻耷拉了腦袋有了小心思。如果不服氣敢反駁幾句,那情況會更糟糕。作為孩子童年時期認識自我的最大面積的鏡子,父母的評價是孩子自我判斷的基石。所以,客觀正確的對待孩子,并給予他們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在鏡種發現一個自信、樂觀、優秀的自己。
對大人來說,也是這么一回事。
來自金星的女人和來自火星的男人常常會因為不在一個頻道而無法形成有效的對話。你想燭光晚餐,他悄悄買了球賽的門票。你在游戲里叱咤風云,她說也不看看口袋里還有幾毛錢。日子就在這樣的雞零狗碎中相互消磨,以致于彼此都忘記了最初牽手的原因——我在你眼中看到了柔情似水,你在我眼中覓得了詩情畫意。
親愛的,你們曾是彼此最明亮的那面鏡子啊!每個人都在其中看到了自己顯著的優點和可愛的缺點,越看越仔細,越看越生動,一往情深,不能自已。是誰讓鏡子蒙了塵?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是自己忘了鏡子的身份。你照得到妻子的美麗,她無論在哪個年齡都能保持優雅。你照得到丈夫的偉岸,他無論是何種境遇都能一往無前。
擦亮自己吧,那里有你愛人最精神的容顏:)
如果我們的父母、愛人、子女、朋友,都愿意做我們生活中那面明亮的鏡子。我們對于自我的認識就越清晰,越接近真實的自我。
若這其中隱藏了那么一些哈哈鏡,我們就很難正確的認識自己。
身居高位的官員看到的常是放大的自己,因此會高估自己的能量,反倒栽了跟頭。沒有家庭地位的小媳婦看到的常是縮小的自己,因此忍氣吞聲,隱忍委屈。可這絕不是鏡子的錯,錯在你的生活中只有這些鏡子。如果飛黃騰達的官員不忘自己童年的蒙師,落魄時的朋友,他們就會看到理智清醒的自己。如果唉聲嘆氣的小媳婦能走出家門,看到作為子女、作為伙伴、作為同事的自己,也可以調整對于自我過低的認識,感受生活的陽光。
所以我們對自我認識出現偏差的時候,不妨想想“鏡中人”理論,是哪些鏡子投映了我,他們是否是有色鏡?變形鏡?抑或我們是不是很久沒有鏡子,所以才會感到迷茫無措。
不知道劉強東為什么說奶茶妹并不漂亮,還說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漂亮什么是不漂亮。如果這不是驕傲的自謙,那可真的夠讓人難過一陣子了——原來他是一面不稱職的鏡子。
2017-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