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平日頗有風骨,愛讀書、有機智。原本在單位負責一個閑差,是那種一年接受兩三次上級檢查,便能輕松完成任務的工作,連年被評為省、市先進。
不料,前些日子忽然被領導調整了崗位,去了一個任務重又有權力的位置。他本人腦力體力都沒問題,也就無所謂,但別人卻紅了眼兒,連三趕四的下套兒、使絆子,雖然都被他一一化解,但也弄得他苦不堪言。
我知道,他是那種為人正直、做事實在,工作能力又很強的人,平時不屑于與俗事糾纏,但若碰上,他又是不怕事兒,敢干事兒,一定會弄個門兒清的人。
他來向我訴苦,說有人勸他,不要輕易得罪人,特別是那樣的小人,只怕將來對他不好。為此,他也蒙生退意,原本就沒想去跟某些人爭搶,何來如此煩惱。也擔心如此下去,自己被這股歪風帶壞,只怕將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林清玄在《心有歡喜過生活》里寫有一篇《人在江湖》,也是講到江湖風險,講到“土能濁河,不能濁海;風能拔樹,不能拔山。”講到“人處世間,江湖風險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同一個江湖里,有人自清自愛,有人隨濁隨墮,完全看個人的選擇。”
我這位朋友,大概就在面臨這樣的選擇吧。
我有一位領導朋友,是那種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系,平日少來往,偶有在他忙碌的間隙才電話約我見面。
兩個人,兩杯茶,言也歡,不言也歡。我靜靜的聽他說情緒,說工作,說家庭,說生活。有時,長時間的默默靜坐,心情、心境卻亦然大好。
外面的那個他,風風火火,忙忙碌碌,我不認識。面前的他,安安靜靜,平平淡淡,我認識。
他也說,只有在你面前,才是我自己。
我讀書不多,不知該如何評他,在他心緒低落時也曾戲言“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
江湖太大了,湖水泛濫。
我們到演藝圈看看。李小龍,想做自己,被害了。張國榮,找不到自己,跳樓了。隨大流,似乎成了融入社會的必然,大趨勢,大潮流。
朋友說他認識一個人,剛開始從警時,有些學生氣,常被那些同行笑話。后來,他刻意融入,學會了他們的一些行為作風,越來越有模有樣。再后來,為了往上爬,入了某人的群,認了老大,經常出入各種場合,職務不斷進升,譜也越擺越大。現在形勢變了,他也低調了。這種人將來還能做大,因為他很會見勢,做到了收放自如。
聽一位豫菜廚師說,現在做豫菜的基本都改了,因為顧客少,都改口味了,如果不跟著大流走,只怕都得餓死。新學員不想學,老廚師也不去教,傳統豫菜即將面臨失傳,想保存自己(的手藝),已不太可能。
還有人說,以后開封話也要失傳了,因為現在的孩子從出生就開始說普通話,上學說普通話,工作也說普通話,對外交往也說普通話,普通話已成為他們的母語,以后開封人就沒有自己的語言了,不是普通話就是外語,再想聽就只等看紀錄片了。
國際化成為大趨勢,不僅城市,連農村的宗教都趨基督化了……今后,想記住一個城市,可能只剩下那僅有的一些舊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