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
一個人久了,是不是就習慣了,甚至于遺忘了同他人相伴的滋味?
經歷過許多的紛紛擾擾,也聽聞過太多的分分合合。開始越來越以看客的姿態在觀摩著朋友們的情感生活。看他們愛的既熱烈又義無反顧。
身邊有二十出頭就被家里安排各種相親催婚的人,也有三十好幾卻仍舊孑然一身的姑娘。大抵在多數人的眼中,她們有些太早,而有些卻稍顯遲了些,可誰又知道呢?指不定哪天那個說什么都不想那么快步入婚姻的人轉眼就為他人披上了幸福的嫁衣,而那個立誓說要脫單的人卻也終究習慣了甚至迷戀上了自己一個人的感覺。
時間一分一秒都在向前,其實人心也終歸在變
很多時候,我們把改變歸因成時間。也確實,畢竟改變不在朝夕一時,可能是幾月甚至于幾年。那些曾經踩著石堆和沙礫的步履蹣跚,也許就是為了有天能夠像雙胛插上翅膀那般,走的輕盈。盡管曾經的每步走得都是那么吃力,也總算是有了回報。
我一直在想,人,為什么會那么害怕孤獨?因為它好像不需要我們支付任何代價,也無需我們用心經營,聽上去,似乎是想要獲得它便可輕而易舉毫不費力,而失去它,反倒教人暗自稱喜。
你孤獨嗎?或者說,曾經孤獨過嗎?
不過其實,對于孤獨,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定義。有些人看似朋友扎堆抱團成群,卻也仍舊在深夜暗自獨飲空杯,而有些看似身邊寂寥無人陪,內心卻有得以寄托和交流的靈魂伴侶。曾經寫過“孤獨不孤單,孤單不孤獨,如果是你,你會怎么選擇?”這樣的話。如果你說,你既不孤單,又不感到孤獨,那我想說,你很幸運,我也很羨慕你。
說實話,在我身邊也有著隨時就能夠約出來的朋友,可孤獨感它總能夠孜孜不倦地伴隨著我,甚至以此為樂此不疲。我不是個難相處的人,相反,我樂意同他人交流,也樂于同他人分享感受。可是不得不承認的是,能入我心者,太少了。這樣說的緣由,并非來源于孤傲,其實我也總是不斷地在問自己,究竟自己為何會變成這個樣子,表面打著友好的旗號,實則內心永遠寫著生人勿近,非誠勿擾。
后來我才知道,是因為我很倦離殤。
離殤一詞在百度百科的解釋為1.受傷。2.指因離逝離別引起的巨大感傷。
說到底,還是因為被傷怕了。所以不愛遭受離別愁滋味,更不愿意自己需要花費幾倍的時間和精力去緩解和自我療愈,所以不覺地把心關了起來,裝點成一房一廳的閣宇,好像夠我自己一個人住就可以。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時光荏苒,身邊的人或物也都在來來去去。生活不就這樣,我們總能遇見一些人的出現,像乘坐著客機降落在你生命里的時光空地。但,也就意味著,他們也將以同種方式離去。因為害怕離別的思緒和磨人的割舍感,于是,便把開始也一并舍棄。這也算是人的一種天性,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身邊有許多人都在問我,干嘛不談戀愛,我都回答說不想。我這個人其實挺感性,雖然已被過往打磨得要理性許多,但表面再怎么油鹽不進,一個人時顯現出的無畏和灑脫,其實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內心更為柔軟的自己。不知從何時開始,習慣了一個人吃飯,一個人逛街,一個人看電影,也正在計劃著一個人的旅行。
你問我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是很酷?是很酷,但酷的背后是怕輸。
我這個人很懶,懶得交新朋友,也懶得開始新戀情,但其實我自己也明白“懶”,只不過是欲蓋彌彰,說到底,我就是沒種而已。但我真的厭倦了離殤。那種說好的真心不換一生相伴,到了最后不也仍是望向他人幸福勾手,轉眼對你拜拜就走。但不幸中的萬幸是,我沒遭遇過背叛,盡管過往回憶不為貧瘠和單薄,充斥在回憶里的人,也能熙熙攘攘。只不過,很多感情走著走著就散了,朋友相互依偎著也仍舊斷了。無數的回憶交織碰撞,我曾經問過自己,是否在這其中,也有過遺憾?不過還好,我的答案是,沒有。因為感情就是這樣,總歸是要兩人的經營,友情也好,愛情也罷,如果只剩一方的拉鋸戰,也只會贏了結果,輸了對方。何況,真正珍惜你的人,怎又舍得離去?如果說是迫不得已,那也說明了有緣無分,即是如此,何必去依戀和在意?何況,這種迫不得已的概率很低,說白了還不是在自己騙自己。
倦離殤,不過是害怕失去,沒有開始,意味著沒有結局,也就不曾失去。倘若有天,我有了想要重新開始的勇氣,那么一定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你。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