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么,最近連著看到好幾篇關于“我是為你好”的文章,聲討父母對我們愛的綁架。
其實看第一篇的時候,我心里也是滿滿的贊同。是啊,在很多情況下,父母會用“我是為你好”阻攔我們的計劃,改變我們的想法。比如讀大學不能離家太遠,要找穩定的工作比如公務員等等。
但是看了一篇又一篇的聲討,看了下面無數人的遭遇,我卻心疼起父母。父母的愛沒錯,只是用錯了方式,孩子的聲討沒錯,只是自己的態度不夠堅定。
就拿大家常說的去遠方上大學來說,我是福建人,福建人重根,非常不愿意孩子遠行,加上福建的經濟相對內地來說還算不錯,家長們就更不愿意將孩子放出去。最大的妥協就是讓孩子去一線城市。
從一開始我就明白這定律,也可能是因為我很早就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當高一大家還在迷茫的時候,我就明確的和我家里人說,我要出省。
結果可想而知,幾乎每次大家庭聚會的時候,什么舅舅啊叔叔啊都要對我進行一番洗腦,可是我的回答也從來沒變過,我說我想出去看看,如果大學這四年的時間我不出去走一走,可能我以后一輩子逃不開福建。
三年,家里給我洗腦,我也給他們打預防針。高考的時候,他們對我出省已經沒有多少阻礙了,甚至我父母已經完全支持我出省,他們也覺得該讓我出去看看。
后來大學同學說我父母的決定很對,因為我上大學之前是一個非常不戀家的人,如今因為大學所在的地方很偏,每次要折騰很久才能到家,更加珍惜在家里和父母消磨時光的感覺。
再說說選專業的事吧,我是文科,父親從商,他非常希望我能選擇經濟或者管理類專業。和出省一樣,我在高一就想明白我要讀新聞類專業,可是高考失利,我動搖了這個選擇,我不知道還要不要堅定地選它。最后我向父親妥協了,選擇了管理類的專業,因為我本身不討厭管理。
可是當我去真正學習了才知道,不討厭不代表會喜歡,心里也埋怨過,甚至無助的哭過,可是結果改變不了啊!大學里我去參加學校的記者團,我去熟練各種做圖軟件,辦公軟件。而回家那為數不多的時間我又開始了馬拉松式的說客之旅。
我告訴家里人什么是新媒體,告訴他們社會的發展,宣傳會更加重要等等,甚至很多時候,我會有意無意的向他們透露我將來工作的意向更偏向新媒體或編輯這一行。
對父母,其實不要一言不合就開撕。我們是他們身上掉下的一塊肉,我們要做什么決定,給他們一些緩和的時間,他們能接受的。請不要毫無準備的把事實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和我們不是在同一個時代長大,他們對一些事物需要一定的思考時間,父母終究是向孩子妥協,他們只是希望我們能生活的更好。
有時候細想,為什么有的人會向父母的要求妥協?多半是自己還在迷茫吧?有想過自己如果堅定一些,結局又會是怎樣?
在一些大決定面前,我還是那種喜歡問長輩的人,即使自己心里已經有了意向,我還想聽聽他們的意見。我最反感“我是為你好”是在叛逆期,那時候只要他們說好的,我都覺得是不好!大概那時的我最像一個受傷的刺猬,不允許任何人接近。
別一味的拒絕長輩的“我是為你好”,我們自己想要的未來不能忘,但也不能因為逆反心理,拒絕他們的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