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人,不能忘記的人,不想忘記的人。」
「你,是誰?」
《你的名字》,當我回顧2016年所有的電影時,它是第一個出現在我腦海里的。
但事實上,我看了第二遍才有了漸入佳境的感覺。因為已經了解大概的脈絡,不必再去理解兩個時空之間,究竟相差幾年。也不必在意當劇情推向高潮,他們如何交換身份。這個時候,可以好好看電影了。
我在一種興奮與隱約的悲傷里,隨著瀧和三葉的感情升溫,也慢慢在精美的畫面里獲得了更多的情感體驗。相信不少二刷的影迷會感同身受。
比如,當瀧在神邸喝下口嚼酒,跌倒的那一瞬。巖壁上的圖騰顯示出彗星分裂隕落的畫面。在那個瞬間,瀧完成了和三葉的最后一次靈魂交換。這也是全片最詳細、最精彩的一次交換,因為所有的疑惑都有了答案。
在神秘而急速的背景音樂里,我坐在黑暗中,凝神屏息。
象征時間的紅線無限蜿蜒,一滴水珠落入日本地圖形狀的水面,象征著那次災難。下一秒,水珠孕育出生命,三葉與母親相連的臍帶在剪斷后開始了這一生。時間櫻花般消逝,母親在生下四葉后去世,入贅的父親和這個家庭徹底決裂,走向政壇。
瀧目睹了這一切,在空曠的時空里奮力的呼喊:
三葉,你不能待在那里!
三葉,在彗星墜落之前趕快離開小鎮!
而巖壁上那個隕落的畫面,就是后來被證實的1994年的災難。
再比如,少女在鏡子前潸然淚下,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于是她決定獨自前往東京去尋找那個交換了身份的少年。
瀧會討厭我嗎?
會打擾到他們吧?會尷尬吧?
還是說,他也會覺得有點開心呢?
她從邊陲小鎮一路坐車,輾轉來到東京。在這個她借由少年的身體所了解的陌生城市里,大海撈針。她一路這樣擔心著、自言自語著,但她唯一確定的是:
假如我們相遇,肯定一眼就能認出彼此。
在快要放棄的時候,三葉終于找到了瀧。
但這是三年前的瀧,那時的他還不認識三葉。于是錯過。
在離別的關頭,瀧問:你的名字是?
三葉。我的名字是三葉!
少女解下發帶,在擁擠人潮中奮力呼喊。
我在這里被戳中淚點,在昏暗的電影院,我淚眼朦朧地陷在沙發里。如果把發帶比喻成流動的時光的話,少女和少年之間隔的或許就是永生。而那個在鏡子前無端流淚的少女,難道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何落淚嗎?故事告訴我們,那根發帶,在瀧的手腕上一戴便是三年。
說到這里,我已經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歡了。但是,這是一場被確定了的愛情。我的意思是,《你的名字》代表了一場被確定了的關系。
是的,第二次進電影院的時候,我準備去好好哭一場。但即使是這樣,兩個讓我瞬間淚目的場景——
三葉在即將關上的地鐵門前將發帶留給瀧的畫面。
以及,摔得很重的三葉記不起少年的名字,艱難地攤開手掌,掌心那句「喜歡你」出現時的畫面。
——即使是這兩個場景,我也只是淚眼朦朧,沒有那么撕心裂肺。就好像是在那個瞬間,有人在脆弱的心臟上輕輕地揪了一下。就是那樣清晰而微妙的感覺。
這段快速切換的對話很多影迷都很喜歡:
“別亂花別人的錢啊!” “吃的可是你自己的身體。我也在打工!”
“你打工也太多了吧!”?“都是因為你亂花錢啊!”
“今天回家路上和奧寺前輩喝茶了,你們的關系很順利喔~”
“你這家伙!三葉!不要亂改我的人際關系啊!”
“喂!瀧!為什么有女生跟我表白啊!” “感謝我讓你變得更受歡迎了吧。”
“別自戀了!明明沒有女朋友!” “你不是也沒有嘛!”
-我啊!-我啊!“不是沒有!只是不談而已!”
你喜歡嗎?這些發生在記事本上,小小的埋怨,咬牙切齒的無可奈何,一點點故作苦惱的吐槽,也因為這被確定了的關系,而變得異常可愛而溫柔吧。
因為這個關系是,在這茫茫人海里,我只能變成你,你也只會變成我。我單調無聊的人生,因為你的參與,而變得狀況百出,頭疼不已,但,又那么五彩斑斕。
“喂!四葉說你老是摸我的胸!”
“啊…就只有一次…”
“唔,那好吧。不行,這不是幾次的問題啦!”
我為這割舍不斷的關系而淚眼朦朧。但我寧愿相信新海誠的另一部作品,《秒速五厘米》中的愛情。
這個場景也發生在了《你的名字》里。瀧和三葉在天橋上擦肩,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相信不少看過《秒五》的影迷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只是最后,瀧和三葉在縱橫交錯上上下下的城市里,找到了彼此。
而在《秒速五厘米》中,那個在櫻花樹下的擦肩過后,貴樹的微笑里,丟失的是一整個龐然人生,這段人生里,塞滿了對明里的巨大思念。
車站與車站之間的距離難以置信的遠,電車每到一站停留時間難以置信的長。時間明顯的含著惡意,朝我的頭上慢慢的流過,我只好咬緊牙根,拼命的忍住不讓眼淚掉下來。
——貴樹
貴樹帶著赴約前花了整整三個星期才寫成的信,只為見明里一面,哪怕千里迢迢,哪怕寒冷徹骨。在站臺的自動販售機前買罐裝咖啡時,那封信從口袋里滑落了出來,隨著不停吹過的強風,一轉眼消失在昏暗的夜色里。
就是這樣絕望。因大雪肆虐而晚點的電車,停在空無一人的曠野。時間迅速流逝,車站之間的距離,令人難以置信的遙遠。
但沒有明里的冗長歲月里,并不是沒有人愛著貴樹,事實上,暗戀著貴樹的花苗,或許正忍受著比他更難言說的苦楚。
我們仰望著同一片天空,卻看著不同的地方。也意識到遠野同學并沒有看著我。遠野同學很溫柔,總是溫柔地走在我身邊,卻總是看著我的前方,看著更加遙遠的方向。現在的我,像超能力者一般清楚地知道,遠野同學的希望一定還沒有實現。也清楚的知道,我們在將來也不可能一直在一起。
——花苗
在貴樹遙望著遠方的時候,花苗出現了,像所有單純羞怯的少女一樣,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對他的喜歡。在經過了半年的努力后,終于成功站在海浪之上的花苗決定告白。
我不會一直暗戀他。在成功地乘上海浪的今天,我終于要對他吐露心意了。是的,如果在成功地乘上海浪的今天都無法對他說的話,今后也一定無法說出口。
——花苗
而這個準備了很久很久的瞬間,卻在貴樹平靜、溫柔,而冰冷的聲音里,變成了內心深處的顫抖。因為不愿意敞開心扉去接受任何一個人,所以他才會對任何一個人都無限制地展現溫柔。于是,花苗被貴樹的溫柔壓得喘不上氣,無法抑制地淌下了淚水。
如同那封信的消失不見。貴樹的人生不斷上演著“眼睜睜看著珍貴之物一步一步離我而去,但我卻卻無能為力”的戲碼。我清楚地知道,我們無法保證將來能永遠在一起,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那沉重的人生和漫長的時間,讓人望而卻步。
這或許是貴樹那個微笑背后的全部意義。人生來孤獨。
那天看到一句話:
一直以來最遺憾的是,從來都沒有感受過那種被人堅定選擇的感覺,愛情,友情,亦是如此。
這大概解釋了我不是喜歡《秒速五厘米》,而是寧愿相信的原因。和龐然的人生相比,《你的名字》如同一頁童話。在悲傷的縫隙里,閃爍著幸福的光芒,在被你堅定選擇的愛情面前,隕石墜落能怎樣,世界末日又如何。
在中學的一堂課上,老師讓我們寫下除了至親以外,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五個人。我握著手中的筆茫然四顧,我慌張地發現發現,在我十幾年的生命里,那些面孔寥若星辰。
你經歷過這樣的時刻嗎?
在翻遍了通訊錄和好友列表之后,卻發現沒有一個可以撥通的電話,一個可以傾訴的人。明明只是活著,悲傷卻在四處堆積,被曬著的床單、洗漱臺的牙刷,就連手機上的記錄,也能找到悲傷的蹤影。
這或許是新海誠想要表達的內核。孤獨。
賈樟柯的《山河故人》里有一段臺詞,他說:
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在浩瀚的人海里,即使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也只能如此。
但我想,正因為人生如此孤獨,我們才要在這樣的寒冬里,拼命取暖。
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