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鉀測定
尿鉀(K)是指測定24小時尿液中鉀的濃度。鉀是機體內維持細胞生理活動的重要的金屬離子,在維持酸堿平衡、參與蛋白質和糖的代謝、維持心肌和神經肌肉正常的應激性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體內的鉀離子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鉀鹽,每日攝取的鉀90%由尿排出,10%由糞便排出,通過皮膚丟失的鉀極少。尿鉀在晚間比白天濃度高,因此需收集24小時全部尿液才能準確反映尿鉀的水平。
檢測方法及評價:
1. 原子吸收光譜分法,選擇性強,因其原子吸收的譜線僅發生在主線系,且譜線很窄,所以光譜干擾小、選擇性強、測定快速簡便、靈敏度高
2. 離子選擇性電極法,具有電極結構簡單牢固、元件靈巧、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便于攜帶、操作簡單、能克服色澤干擾以及精度高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
臨床意義
腎臟可以根據機體的需要對鉀進行平衡調節,具有保鉀、排鉀的功能,以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尿鉀測定可反映腎臟病變情況。
1.增高: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腎小管酸中毒、糖尿病酮癥及服用利尿劑等。
2.降低: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腎衰、腎小管排鉀障礙等。
服用某些藥物,也可以使得尿鉀水平發生變化。如服用排鉀利尿劑(如依他尼酸、呋塞米等)、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以及兩性霉素B、慶大霉霉素等,可使尿鉀升高。服用螺內酯、氨苯蝶啶、開搏通等可使尿鉀降低。
尿鉀的正常參考值:25~100mmol/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