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都認同自律或者說自控力其實跟“及時享樂”和“延遲滿足”有密切關系。
自律高手都比較擅長延遲滿足,合理分配好任務和獎勵的關系。
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種方法,就叫游戲任務法,顧名思義,就像玩游戲一樣,做任務贏獎勵。
我相信TA可幫助一部分人習得延遲滿足的技能,變得更自律,更從容。
首先讓我們換一種角度來考慮問題,不太自律的你喜歡追求放松、愉悅、快樂這些獎勵,這是人之天性,這有錯嗎?
這沒錯,難不成你只想不斷工作,學習,把自己當做超級賽亞人一樣打造?
西方有句諺語,即使是上帝也要給自己每周放假一天。
這里問題在于,你給自己的獎勵和做任務產生了沖突,比如你在該睡覺時沉迷于刷頭條看小說,你在該學習時卻給自己找借口看電影,玩游戲,你在該運動時卻選擇了葛優躺。
這類行為說明什么,說明你的獎勵總是不太合理,或者不合時宜,常常耽擱了工作或學習任務的完成,導致一系列負面影響,于是你就條件反射式的自責,懷疑否定自己。
所以我們就需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獎勵是必須的,但是要有分寸。這個分寸就是先搞定任務,才能贏得獎勵。
有的人可能會想,這個我知道,但我做不到啊。
其實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模仿游戲化的產品,加一個可以兌換獎勵的游戲積分,比如成長值。我把任務按重要性劃分為boss怪和小怪任務,兩者分值分別是-50~+50和-5~+5的成長值。做到了就+50,沒做到就-50,以此類推。
下面我舉一個例子說明下,
比如我今天下午在大學好友群收到了某人發的來了廣州出差,要大家一起聚餐玩樂的消息,本來我的還剩一個boss任務是今晚要錄制一個微課。但毫無疑問我選擇了今天放棄“錄制微課”這個任務,轉而獲取“和朋友們聚餐”這個獎勵。相當于我不僅放棄了+50的成長值,還要被-50,而且要支付兌換這個獎勵的成長值。
成長值的兌換規則,也很簡單,把獎勵與時間花銷和人民幣成本掛鉤就行了。
即:A成長值=B小時=C人民幣
ABC的數值就要依據你的時間和收入狀況來進行評估,比如你時間多但錢少,就可以設為100成長值=10小時=10人民幣,你時間少但不差錢就可以設為100成長值=1小時=1000人民幣。
我的現在的規則就是100成長值=1小時=100人民幣。當然隨著收入的增多,會有所調整。
回到上面的例子,這次“晚上和朋友們聚餐”我預估要花費3-4個小時,人民幣為零,因為有土豪請客,哈哈。所以,成長值預計要花費400。
但這時離出發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可以先做點別的任務來彌補下,比如在悟空問答里找個問題來回答。于是這篇內容就出來了。這個也算boss任務,于是50成長值到手了。
所以,這里我沒有任何因為計劃打亂而產生不夠自律,從而自責的空間,更加不用糾結,我只需要去做任務,調整任務,靈活獎勵就好了。
而在寫完這篇文章后的赴約時間,我完全可以自由選擇刷頭條,看視頻,以及和朋友們玩幾盤麻將等獎勵,但我也可以看情況見縫插針做點小任務。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進行著。
所以我很少考慮自律的問題,因為延遲滿足和及時獎勵對我來說就像硬幣的正反面,我想翻哪邊就翻哪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