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生孩子為何只有支出?
隱含問題,為什么沒有收入?為什么沒有時間積分,沒有品質生活?
答:每月供養,學費,生活費等等支出。這是物質層面的花銷。父母無論是在法律或道德層面對孩子有撫養義務,保證其生存,受教育。父母對新生命的降生和存在需要負上一定的責任,但孩子的生命是孩子的,孩子的人生也是孩子的,日后的成就、收入等等也都是孩子自己的,這些不屬于父母,只屬于孩子自己。而養育孩子會話費父母的時間,也可能會對生活品質有所改變。所以才會沒有收入,沒有時間積分和品質生活。
為人父母一生最大的功課就是修煉對孩子無條件的愛,這份愛也是一種純支出,在游戲中只好用每月的支出來代表無條件的愛。
但往往中毒的父母會把孩子作為自己的“商品”以換取未來的利益,比如,養老,房子,錢等等。
可是換個角度,財富在金錢之外,既然我們自己就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那么孩子本身已經是父母創造出的一筆巨大的財富了。
游戲如此設置想要導向的生育觀,想要讓玩家領悟到的是:為人父母的職責,除了讓孩子活下去,更是教會孩子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讓孩子能成為自己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為人父母,不是為了責任、義務或者想讓自己生命更完整的渴望而去生孩子的,而是自己已經成長為一個人格建全的人,以純利他之心迎接一個新生命借用自己的身體來世界體驗生命,以這個心態才會有無條件的接納,而不是成為焦慮的父母。
游戲試圖用這個點啟發玩家不去算計孩子能為自己帶來什么利益和好處,啟發對孩子教養和撫育的另一種可能性與新的內在信念;這樣的生育觀符合了孩子向外探索世界,對生命力的發展的渴望,能滿足孩子對于自己的安全、被愛被尊重、自我實現的需要。反之,只是借滿足了父母個人的需要。
對于處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是覺醒自己想要改變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的意愿的契機。改變原有“中毒”模式的連鎖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