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作為擇偶標準,只是個人對愛情價值觀的一些看法,如有誤會,那一定是我...故意的...
真正的愛,在促進對方心智成熟的同時,也會讓你的心靈得到成長,你會體驗到莫大的喜悅,幸福感會越發真實和持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派克
自律是人們心靈成長進化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愛是人們自律的原動力
但我們認為的愛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愛,
比如“我這樣做,都是為你好,因為我們太愛你了”
其實這里面你明明感覺到的是痛.....
我們以為的愛其實不是真愛
墜入愛河
最常見的假象,就是墜入愛河
我們常把墜入愛河,認為就是愛,
但其實這只是主觀欲望而已,
判斷的標準是,這種愛不會持續太久,不管愛的對象是誰,早晚會被另一個更好的對象所替代
只有當這種墜入愛河的激情褪去后,才會判斷對方是不是真正的愛
真愛的基礎不是戀愛,甚至沒有戀愛的感覺,
雙方作出承諾,并履行承諾,真正的愛便可能產生
就如同父母和孩子的愛,真正的愛,沒有一絲欲望,卻飽含深深的愛
所以戀愛一定要等到激情褪去后,再談愿不愿意結婚
依賴性
“我離不開她”,“我不能沒有你”,“沒有你,我活著還有什么意義”
抱歉,這不是愛,這是依賴感
人人都渴望依戀,渴望過依賴他人,這是正常人正常的心態
但如果依戀控制著自己的言行和生活,那它就不是單純的依戀,而是一種心理疾病
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們做什么,卻從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什么
小時候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容易對別人產生依賴,
大部分人都有過強烈依賴別人的愿望,包括過去的我
依賴感會讓心智永遠停留在不成熟的狀態
就像有些人喜歡養寵物
只是希望他們永遠都不要長大,
可以乖乖地陪伴我們,
我們看重的,是寵物對我們的依賴性。
很多時候,我們去愛別人,其實愛的只是“寵物”,而不是當成獨立思維的人去愛
而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
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選擇生活在一起罷了
自我犧牲
不斷的給予,看似是愛的太深,也可能是通過自我犧牲來換取滿足感
很多時候,我們會說,“我都是為了你”
其實這句話的深層含義是:為了滿足我是個好人的愿望
每個人內心都住著四個人,
內在的父母,理想的父母,內在的小孩,理想的小孩
我們希望給予對方什么
很可能是為了滿足我們理想的小孩,
認為理想的小孩就應該得到這些,
我們不舍得給自己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會帶來罪惡感,
“我怎么可以花這么多錢,買這么奢侈的東西呢”
于是就給別人買,
所以,我們把愛都給了對方,來滿足理想的小孩
我們真心去愛某人,是因為我們自己需要去愛別人
真愛的目的永遠是促進心智的成熟,
真正的愛在本質上是一種自我擴展,而非純粹的自我犧牲
自我擴展
成長的過程是自我界限不斷擴展的過程
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無法辨認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間的界限
以為自己就是全世界
當自己哭時,全世界都在哭,當自己笑時,全世界都在笑
當向外攻擊時,覺得全世界都會毀滅
慢慢的,嬰兒開始了解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界限
哪些是我,哪些不是我
這樣的認知就是“自我界限”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
我們會慢慢意識到,
自己的身體和能力有著多大的局限性,
我們渴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卻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這會使我們產生無助的痛苦
而愛卻可以不斷擴展我們的自我界限
也包括對某些事物的愛,比如畫畫、跳舞、彈吉他
長期的愛可以讓自我界限越來越延伸
就好像我們越來越能做到我們想做到的了
事實也是這樣
當我們越來越愛某樣東西,就會越來越熟練,會從中收獲很多知識和智慧
甚至收獲強大的學習能力
當掌握了這種能力,學習其他東西就變的簡單了許多
真正的愛,可以幫助對方的自我界限不斷擴展,給對方勇氣
讓對方的心智不斷成熟,做到更多想做到的事情,最終成為自己
什么是真正的愛
成長就是不斷的擴展自我界限和自我完善,
擴展自我界限就像走路一樣,每走一公里都是在克服與生俱來的惰性和恐懼,
擴展自我界限意味著擺脫惰性、直面內心恐懼
而愛則可以給我們邁向未知領域,敢于擴展自己和他人心理界限的勇氣
換句話說,愛是為了努力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表現出來的一種勇氣
關注
愛,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關注,
笑來老師說,他之所以做到20年不和老婆吵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對方身上肯花時間,
也就是關注對方
體現關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傾聽對方
傾聽并不是簡單聽對方說話,是需要全身心投入,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這很難做到
注意力>時間>金錢,
用心傾聽是一種消耗精力的過程,只有肯把最重要的注意力,
并基于共同成長,自我擴展和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達到傾聽的目的,
這是愛的體現。
我們愛某個人,一定會關注對方,細心照料對方,進而幫助對方成長。
獨立
成長是人生最大的風險所在,而成長是一個人走向獨立的過程
就好像,剛剛進入成人世界的我們,除了興奮和激動,還伴隨著強烈的緊張、膽怯和焦慮
這就是成長的過程
其實對于成年人的我們,這種感覺一點都不比從青年進入成年世界的感覺好多少
年齡越大,越難擺脫長久熟悉的事物,我們不喜歡成長帶來的緊張和焦慮
這也是限制我們成長的原因
對于終身成長者,必須要克服這種心理,
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他也就很難愛別人,
努力成長,走向獨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愛的表現
我們既要獨立,也要接受對方的獨立性,
尊重彼此的獨立,也要保持親密感,敢于承擔責任和分離的風險
愛是自由狀態下的自主選擇,而不是為了愛,而放棄自己和對方的成長和獨立
投入
充分的投入,是建立穩定的情感關系
是可以給人帶來安全感的
我有神經官能癥,是因為在童年階段,沒有得到大人的關注,
投入得不到回應,覺得自己不受歡迎,變成了痛苦的記憶,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進入投入狀態,
不過,自己了解了這些之后,試圖去投入到每個關系中,慢慢學習,現在已經好多了
長時間投入得不到回應,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
會引發一種心理疾病,先“拋棄”對方,
也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在你拋棄我之前,我得先拋棄你”
當一方意識到另一方是在全身心投入的時候,
才會給對方帶來極大的安全感
只有恰如其分的做出改變,才能使人格和心靈不斷完善,
才會讓雙方不斷的自我擴展和自我完善
沖突
當指責對方時,常常會發出這樣一個訊號:“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大多數情況是出于認為自己在見識和道德上高人一等的指責
真正有愛的人,絕不會隨意指責愛的對象,
因為他們承認對方是與自己不同,完全獨立的個體
但總會有一方清楚的知道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對你更有好處
旁觀者有更高的判斷力,這時候需要指出問題的癥結
怎么做?
做出指導之前,先自我反省
確認自己有可能正確,再去指導對方
成為彼此的批評者和建議者,不但重要,還是成就幸福美滿婚姻的前提
真正以愛為出發點的人,
是在自我完善,讓自己具備道德和智慧,給予對方正確的指導和批評
只有真正的愛,才能給我們正確的指導和批評的勇氣
在我看來,另一半的意義和價值,是盡可能的滿足對方的需要,盡可能使對方獲得成熟,
讓對方成為一個獨立的自己,這不僅對自己有好處,對另一半也是至關重要。
我們都有一個努力想讓自己從過去的影響中走出來的自己,
我們都有一個渴望成長并希望從過去的影響中走出來的自己,
一個人很難或無法辦到,需要兩個同樣需要滋養的靈魂一起努力,
讓雙方成為想要各自成為的自己,這是兩個孤獨的靈魂需要在一起的重大意義
你做你自己,我做我自己,但你仍然深深的愛著我,而我也依然深深的愛著你。
婚姻并不是為了消滅孤獨感,因為成長始終伴隨著孤獨,
并不是單單為了生兒育女,更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愿望。
婚姻是找到人生合伙人,
一個人成長難免會懈怠,會受傷、會被打擊、需要鼓勵,
獨自忍受孤獨和享受喜悅的感覺并不好,
這個時候就需要另一個人的陪伴,
但并不是因為懼怕,
而是可以為靈魂提供更好的滋養。
理想的合伙人是雙方都需要貢獻和關心,
為彼此的成長付出努力,
雙方都有責任照顧家庭,
都要追求各自的進步,
攀登實現個人價值的人生巔峰。
這才是兩個人在一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