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介紹一下Swift
Swift 語言由蘋果公司在 2014 年推出,用來撰寫 OS X 和 iOS 應用程序,Swift語言讓應用開發更簡單、更快、更穩定,確保最終應用有著更好的質量更多了解Swift可以去 《The Swift Programming Language》中文版,這次分享給大家是Swift基礎知識,如果你耐心看完本篇文章,并且可以理解Swift的編程技巧和方法,恭喜你可以順利的使用Swift開發了,已經掌握了Swift的基本語法,想要真正從事蘋果開發,還需要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探索和挖掘Swift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直接深入主題,不做過多沒必要的文字說明,提高大家閱讀和吸收能力
一、常量和變量
常量:使用let來定義常量,定義之后不可以修改
變量:使用var來定義變量,定義之后可以修改
在使用過程中建議先定義常量,如果需要修改再修改為變量
import UIKit
let a : Int = 10
var b : Int = 20
b = 30 變量可以修改
// a = 20是錯誤的,常量是不能修改的
二、數據類型
1、類型介紹
Swift中的數據類型也有:整型/浮點型/對象類型/結構體類型等,整型分為有符號整型和無符號整型,例如Int、UInt,浮點型分為Float和Double
// 定義一個Int類型
var m : Int = 10
// 定義一個Double類型
let n : Double = 3.14
2、類型推導
Swift是強類型的語言,Swift中任何一個標識符都有明確的類型,如果定義一個標識符時有直接進行賦值,那么標識符后面的類型可以省略,Swift會自動根據后面的賦值來決定前面的標識符的數據類型,同時可以通過option+鼠標左鍵來查看變量的數據類型
Swift會自動識別a是整數,如果之后再賦值給a一個其他類型(比如浮點型)數值,則會報錯
var a = 20
// 正確寫法
var b = 3.33
b = 6.66
3、基本運算
Swift中在進行基本運算時必須保證類型一致,否則會出錯,相同類型之間才可以進行運算,Swift中沒有隱式轉換
Swift中數據類型的轉化,Int類型轉成Double類型是Double(標識符),Double類型轉成Int類型是Int(標識符)
let a = 12
let b = 3.14
// 錯誤寫法,形同類型之間才可以進行運算
// let c = a + b
// let c = a * b
// 正確寫法,轉換類型進行運算
let c = Double(a) + b
let d = a + Int(b)
三、邏輯分支
1、分支的了解
分支即if、switch、三目運算符等判斷語句,通過分支語句可以控制程序的執行流程
2、if分支語句
和OC不同,Swift判斷句可以不加(),在Swift的判斷句中必須有明確的真假,不再有非0即真,必須有明確的Bool值,Bool有兩個取值:false、true,沒有Yes、NO的使用
例1
確定值存在的判斷
let a = 12
// 錯誤寫法,在Swift的判斷句中必須有明確的真假,不再有非0即真
//if a {
// print("a")
//}
// 正確寫法
if a > 9 {
print(a)
}
例2
可選類型的判斷,判斷如果view有值,則設置背景
let view : UIView? = UIView()
// 錯誤寫法
//if view {
// 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
//}
if view != nil {
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
}
3、三目運算符
Swift 中的 三目 運算符和 OC 的用法是一樣的
var a = 12
var b = 24
var result = a > b ? a : b
println(result)
4、guard的使用
guard是很重要的,在以后的開發中會經常用到,來判斷該值是否是可選類型,guard在Swift2.0就出現了,與if語句非常類似,它設計的目的是提高程序的可讀性
guard語句必須帶有else語句,當條件表達式為true時候跳過else語句中的內容,執行語句組內容,條件表達式為false時候執行else語句中的內容,跳轉語句一般是return、break、continue和throw
例1
guard用法說明
guard 條件表達式 else {
// 條換語句,走這里的都是錯誤的,判斷不符合要求的
break
}
語句組,正確的執行這里
例2
簡單使用guard的用法
func gotToSchool(time:Int) -> Void {
guard time > 6 else {
print("去上學")
return
}
print("不去上學")
}
gotToSchool(time: 5)
5、switch分支
Switch作為選擇結構中必不可少的語句也被加入到了Swift中,只要有過編程經驗的人對Switch語句都不會感到陌生,蘋果對Switch進行了大大的增強,使其擁有其他語言中沒有的特性
基本用法和OC用法一致,switch后可以不跟(),case后可以不跟break(默認會有break)
例1
switch對整數的判斷
let sex = 0
switch sex {
case 0 :
print("男")
case 1 :
print("女")
default :
print("其他")
}
例2
一個case判斷中,可以判斷多個值,多個值以,隔開
let sex = 0
switch sex {
case 0, 1:
print("正常人")
default:
print("其他")
}
例3
希望出現之前的case穿透,則可以使用關鍵字fallthrough
let sex = 0
switch sex {
case 0:
fallthrough
case 1:
print("正常人")
default:
print("其他")
}
Switch支持多種數據類型
① 浮點型的switch判斷
let f = 3.14
switch f {
case 3.14:
print("π")
default:
print("not π")
}
② 支持字符串類型
let m = 5
let n = 10
var result = 0
let opration = "+"
switch opration {
case "+":
result = m + n
case "-":
result = m - n
case "*":
result = m * n
case "/":
result = m / n
default:
result = 0
}
③ switch支持區間判斷
開區間:0..<10 表示:0~9,不包括10
閉區間:0...10 表示:0~10
let score = 88
switch score {
case 0..<60:
print("不及格")
case 60..<80:
print("幾個")
case 80..<90:
print("良好")
case 90..<100:
print("優秀")
default:
print("滿分")
}
四、循環
在開發中經常會需要循環,常見的循環有:for、while、do while
1、for循環
① 傳統寫法
for var i = 0; i < 10; i++ {
print(i)
}
② 區間for循環
for i in 0..<10 {
print(i)
}
for i in 0...10 {
print(i)
}
③ 特殊寫法
如果在for循環中不需要用到下標i,用`_`標示
for _ in 0..<10 {
print("hello")
}
2、while和do while循環
① while的判斷句必須有正確的真假,沒有非0即真,while后面的()可以省略
var a = 0
while a < 10 {
a++
}
② do while循環,使用repeat關鍵字來代替了do
let b = 0
repeat {
print(b)
b++
} while b < 20
五、字符串
OC和Swift中字符串的區別,在OC中字符串類型時NSString,在Swift中字符串類型是String,OC中字符串@"",Swift中字符串""
Swift中的String 是一個結構體,性能更高,NSString 是一個 OC 對象,性能略差,String 支持直接遍歷,Swift 提供了 String 和 NSString 之間的無縫轉換,可以使用as
或者as?
進行轉換
1、遍歷字符串
// 字符串遍歷
var str = "Hello, Swift"
for c in str.characters {
print(c)
}
2、字符串拼接
例1
let str1 = "Hello"
let str2 = "World"
let str3 = str1 + str2
例2
let name = "why"
let age = 18
let info = "my name is \(name), age is \(age)"
例3
字符串的格式化
let min = 3
let second = 4
let time = String(format: "%02d:%02d", arguments: [min, second])
3、字符串的截取
Swift中提供了特殊的截取方式,該方式非常麻煩,簡單的方式是將String轉成NSString來使用,在標識符后加:as NSString即可
let myStr = "www.baidu.com"
var subStr = (myStr as NSString).substringFromIndex(4)
subStr = (myStr as NSString).substringToIndex(3)
subStr = (myStr as NSString).substringWithRange(NSRange(location: 4, length: 5))
六、數組
數組(Array)是一串有序的由相同類型元素構成的集合,數組中的集合元素是有序的,可以重復出現,swift數組類型是Array,是一個泛型集合
1、數組的初始化
數組分成可變數組和不可變數組,使用let修飾的數組是不可變數組,使用var修飾的數組是可變數組
// 定義一個可變數組,必須初始化才能使用
var array1 : [String] = [String]()
// 定義一個不可變數組
let array2 : [NSObject] = ["xiaoming", 18]
在聲明一個Array類型的時候可以使用下列的語句之一
var stuArray1:Array<String>
var stuArray2: [String]
聲明的數組需要進行初始化才能使用,數組類型往往是在聲明的同時進行初始化的
// 定義時直接初始化
var array = ["xm", "xl", "my"]
// 先定義,后初始化
var array : Array<String>
array = ["xm", "xl", "my"]
2、對數組的基本操作
// 添加數據
array.append("xiaoming")
// 刪除元素
array.removeFirst()
// 修改元素
array[0] = "xiaoming"
// 取值
array[1]
3、數組的遍歷
// 遍歷數組
for i in 0..<array.count {
print(array[i])
}
// forin方式,經常使用
for item in array {
print(item)
}
// 設置遍歷的區間
for item in array[0..<2] {
print(item)
}
4、數組的合并
// 數組合并
// 注意:只有相同類型的數組才能合并
var array = ["xm", "xl","my"]
var array1 = ["haha", "wsz"]
var array2 = array + array1;
// 不建議一個數組中存放多種類型的數據
var array3 = [2, 3, "why"]
var array4 = ["yz", 23]
array3 + array4
七、字典
字典是由兩部分集合構成的,一個是鍵(key)集合,一個是值(value)集合,鍵集合是不能有重復元素的,而值集合是可以重復的,鍵和值是成對出現的,Swift字典類型是Dictionary,也是一個泛型集合
1、Swift中的可變和不可變字典,使用let修飾的數組是不可變字典,使用var修飾的數組是可變字典
// 定義一個可變字典
var dict1 : [String : NSObject] = [String : NSObject]()
// 定義一個不可變字典
let dict2 = ["name" : "xl", "age" : 18]
在聲明一個Dictionary類型的時候可以使用下面的語句之一
var dict1: Dictionary<Int, String>
var dict2: [Int: String]
聲明的字典需要進行初始化才能使用,字典類型往往是在聲明的同時進行初始化的
// 定義字典的同時,進行初始化
var dict = ["name" : "why", "age" : 18]
// swift中任意對象,通常不使用NSObject,使用AnyObject
var dict : Dictionary<String, AnyObject>
dict = ["name" : "why", "age" : 18]
2、字典的基本操作
// 添加數據
dict["height"] = 1.80
dict["weight"] = 65.0
// 刪除字段
dict.removeValueForKey("height")
// 修改字典
dict["name"] = "lmj"
// 查詢字典
dict["name"]
3、字典的遍歷
// 遍歷字典中所有的值
for value in dict.values {
print(value)
}
// 遍歷字典中所有的鍵
for key in dict.keys {
print(key)
}
// 遍歷所有的鍵值對
for (key, value) in dict {
print(key)
print(value)
}
4、字典的合并
// 字典的合并
var dict1 = ["name" : "xl", "age" : 20]
var dict2 = ["height" : 1.87, "phoneNum" : "+86 110"]
// 字典不可以相加合并
for (key, value) in dict1 {
dict2[key] = value
}
八、元組
元組是Swift中特有的,OC中并沒有相關類型,類似于數組或者字典,可以用于定義一組數據,組成元組類型的數據可以稱為“元素”
1、元組的定義
元組的常見寫法
// 使用元組描述一個人的信息
("1001", "張三", 30, 90)
// 給元素加上元素名稱,之后可以通過元素名稱訪問元素
(id:"1001", name:"張三", english_score:30, chinese_score:90)
2、元祖的簡單使用
// 元祖使用
// 寫法一:
let object = (xiaoming, "18")
print(object.0)
print(object.1)
// 寫法二:
let object = (name : xiaoming, age : "18")
print(object.name)
print(object.age)
// 寫法三:
let (name, age) = (xiaoming, "18")
print(name)
print(age)
九、可選類型
在OC開發中,如果一個變量暫停不使用,可以賦值為0(基本屬性類型)或者賦值為空(對象類型),在swift開發中,nil也是一個特殊的類型.因為和真實的類型不匹配是不能賦值的(swift是強類型語言),但是開發中賦值nil,在所難免,因此推出了可選類型
可選類型的取值:空值或者有值
1、定義可選類型
// 寫法一:定義可選類型
let name : Optional<String> = nil
// 寫法二:定義可選類型,語法糖(常用)
let name : String? = nil
2、可選類型的使用
// 定義可選類型
var string : Optional<String> = nil
// 給可選類型賦值
string = "Hello world"
// 打印結果
print(string)
// 結果:Optional("Hello world")\n
// 取出可選類型的真實值(解包)
print(string!)
// 結果:Hello world\n
// 注意:如果可選類型為nil,強制取出其中的值(解包),會出錯
string = nil
print(string!) // 報錯
// 正確寫法:
if string != nil {
print(string!)
}
// 簡單寫法:為了讓在if語句中可以方便使用string
// 可選綁定
if let str = string {
print(str)
}
十、函數
1、函數介紹
函數相當于OC中的方法,函數的格式如下
func 函數名(參數列表) -> 返回值類型 {
代碼塊
return 返回值
}
func是關鍵字,多個參數列表之間可以用逗號(,)分隔,也可以沒有參數,使用箭頭“->”指向返回值類型,如果函數沒有返回值,返回值為Void.并且“-> 返回值類型”部分可以省略
2、常見的函數類型
① 沒有參數,沒用返回值
func about() -> Void {
print("iphone6s plus")
}
// 調用函數
about()
如果沒用返回值,Void可以寫成()
func about1() -> () {
print("iphone6s plus")
}
// 如果沒有返回值,后面的內容可以都不寫
func about2() {
print("iphone6s plus")
}
about2()
② 有參數,沒用返回值
func callPhone(phoneNum : String) {
print("打電話給\(phoneNum)")
}
callPhone("+86 110")
③ 沒用參數,有返回值
func readMessage() -> String {
return "吃飯了嗎?"
}
var str = readMessage()
print(str)
④ 有參數,有返回值
func sum(num1 : Int,num2 : Int) -> Int {
return num1 + num2
}
var result = sum(20,num2: 30)
print(result)
3、函數的使用
① 外部參數和內部參數
在函數內部可以看到的參數,就是內部參數,在函數外面可以看到的參數,就是外部參數,默認情況下,從第二個參數開始,參數名稱既是內部參數也是外部參數,如果第一個參數也想要有外部參數,可以設置標簽,在變量名前加標簽即可,如果不想要外部參數,可以在參數名稱前加_
// num1和a是外部參數的名稱
func ride(num1 num1 : Int, a num2 : Int, b num3 : Int) -> Int {
return num1 * num2 * num3
}
var result1 = ride(num1: 20, a: 4, b: 5)
// 方法的重載:方法名稱相同,但是參數不同,可以稱之為方法的重載(了解)
func ride(num1: Int, _ num2 :Int) -> Int {
return num1 * num2
}
var result2 = ride(20, 20)
② 默認參數
如果沒有傳入具體的參數,可以使用默認參數
func makecoffee(type :String = "卡布奇諾") -> String {
return "制作一杯\(type)咖啡。"
}
let coffee1 = makecoffee("鐵觀音")
let coffee2 = makecoffee()
③ 可變參數
Swift中函數的參數個數可以變化,它可以接受不確定數量的輸入類型參數,它們必須具有相同的類型,我們可以通過在參數類型名后面加入(...)的方式來指示這是可變參數
func sum(numbers:Double...) -> Double {
var total: Double = 0
for number in numbers {
total += number
}
return total
}
sum(100.0, 20, 30)
sum(30, 80)
④ 引用類型(指針的傳遞)
默認情況下,函數的參數是值傳遞,如果想改變外面的變量,則需要傳遞變量的地址,必須是變量,因為需要在內部改變其值,Swift提供的inout
關鍵字就可以實現
// 函數一:值傳遞
func swap(var a : Int, var b : Int) {
let temp = a;
a = b;
b = temp
print("a:\(a), b:\(b)")
}
var a = 10
var b = 20
swap(a, b: b)
print("a:\(a), b:\(b)")
// 函數二:指針的傳遞
func swap1(inout a : Int, inout b : Int) {
let temp = a
a = b
b = temp
print("a:\(a), b:\(b)")
}
swap1(&a, b: &b)
print("a:\(a), b:\(b)")
⑤ 函數的嵌套使用
swift中函數可以嵌套使用,即函數中包含函數,但是不推薦該寫法
十一、類的使用
1、類的介紹和定義
Swift也是一門面向對象開發的語言,面向對象的基礎是類,類產生了對象,class是Swift中的關鍵字,用于定義類
定義的類,可以沒有父類.那么該類是rootClass,通常情況下,定義類時,繼承自NSObject(非OC的NSObject)
class 類名 : SuperClass {
// 定義屬性和方法
}
2、定義類的屬性
Swift中類的屬性有多種:存儲屬性,存儲實例的常量和變量;計算屬性,通過某種方式計算出來的屬性;類屬性,與整個類自身相關的屬性
① 存儲屬性
存儲屬性是最簡單的屬性,它作為類實例的一部分,用于存儲常量和變量,可以給存儲屬性提供一個默認值,也可以在初始化方法中對其進行初始化
// 給存儲屬性賦值
stu.age = 10
stu.name = "xiaoming"
stu.chineseScore = 89.0
stu.mathScore = 98.0
② 計算屬性
計算屬性并不存儲實際的值,而是提供一個getter和一個可選的setter來間接獲取和設置其它屬性,計算屬性一般只提供getter方法,如果只提供getter,而不提供setter,則該計算屬性為只讀屬性,并且可以省略get{}
class Student : NSObject {
// 存儲屬性
var age : Int = 0
var name : String?
var chineseScore : Double = 0.0
var mathScore : Double = 0.0
// 計算屬性
var averageScore : Double {
get {
return (chineseScore + mathScore) / 2
}
// 沒有意義,因為之后獲取值時依然是計算得到的
// newValue是系統分配的變量名,內部存儲著新值
set {
self.averageScore = newValue
}
}
}
③ 類屬性
類屬性是與類相關聯的,而不是與類的實例相關聯,類屬性的設置和修改,需要通過類來完成,類屬性使用static來修飾
class Student : NSObject {
// 類屬性
static var corseCount : Int = 0
}
// 設置類屬性的值
Student.corseCount = 3
// 取出類屬性的值
print(Student.corseCount)
④ 監聽屬性的改變
在OC中我們可以重寫set方法來監聽屬性的改變,在Swift中可以通過屬性觀察者來監聽和響應屬性值的變化,通常是監聽存儲屬性和類屬性的改變,(對于計算屬性,我們不需要定義屬性觀察者,因為我們可以在計算屬性的setter中直接觀察并響應這種值的變化)
willSet:在屬性值被存儲之前設置,此時新屬性值作為一個常量參數被傳入,該參數名默認為newValue,我們可以自己定義該參數名;didSet:在新屬性值被存儲后立即調用,與willSet相同,此時傳入的是屬性的舊值,默認參數名為oldValue;
willSet與didSet只有在屬性第一次被設置時才會調用,在初始化時,不會去調用這些監聽方法
class Person :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
// 可以給newValue自定義名稱
willSet (new){ // 屬性即將改變,還未改變時會調用的方法
// 在該方法中有一個默認的系統屬性newValue,用于存儲新值
print(name)
print(new)
}
// 可以給oldValue自定義名稱
didSet (old) { // 屬性值已經改變了,會調用的方法
// 在該方法中有一個默認的系統屬性oldValue,用于存儲舊值
print(name)
print(old)
}
}
var age : Int = 0
var height : Double = 0.0
}
let p : Person = Person()
// 在賦值時,監聽該屬性的改變
// 在OC中是通過重寫set方法
// 在swift中,可以給屬性添加監聽器
p.name = "xiaoming"
十二、類的構造函數
構造函數類似于OC中的初始化方法init方法,默認情況下載創建一個類時,必然會調用一個構造函數,即便是沒有編寫任何構造函數,編譯器也會提供一個默認的構造函數,如果是繼承自NSObject,可以對父類的構造函數進行重寫
1、構造函數的基本使用
① 類的屬性必須有值,如果不是在定義時初始化值,可以在構造函數中賦值
class Person: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var age : Int
// 重寫了NSObject(父類)的構造方法
override init() {
name = ""
age = 0
}
}
// 創建一個Person對象
let p = Person()
② 初始化時給屬性賦值
我們在創建一個對象時就會給屬性賦值,可以自定義構造函數,如果自定義了構造函數,會覆蓋init()方法,即不在有默認的構造函數
class Person: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var age : Int
// 自定義構造函數,會覆蓋init()函數
init(name : String, age : Int) {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
// 創建一個Person對象
let p = Person(name: "xiaoming", age: 18)
③ 字典轉模型(初始化時傳入字典)
例1
class Person: NSObject {
var name : String
var age : Int
// 自定義構造函數,會覆蓋init()函數
init(dict : [String : NSObject]) {
name = dict["name"] as! String
age = dict["age"] as! Int
}
}
// 創建一個Person對象
let dict = ["name" : "xiaoming", "age" : 18]
let p = Person(dict: dict)
例2
利用KVC字典轉模型
class Person: NSObject {
// 結構體或者類的類型,必須是可選類型,因為不能保證一定會賦值
var name : String?
// 基本數據類型不能是可選類型,否則KVC無法轉化
var age : Int = 0
// 自定義構造函數,會覆蓋init()函數
init(dict : [String : NSObject]) {
// 必須先初始化對象
super.init()
// 調用對象的KVC方法字典轉模型
setValuesForKeysWithDictionary(dict)
}
}
// 創建一個Person對象
let dict = ["name" : "xiaoming", "age" : 18]
let p = Person(dict: dict)
十三、閉包
Swift閉包和OC中的block非常相似,OC中的block是匿名的函數,Swift中的閉包是一個特殊的函數,block和閉包都經常用于回調
1、OC中Block的使用
首先介紹一下OC中Block寫法
① 第一種Block方式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void(^callBack)(NSString *name);
callBack 是block對象
回調方法
if(_callBack){
_callBack(name)
}
② 第二種Block方式
typedef void(^CallBack)(NSString *str);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CallBack callback;
callback是block對象
回調方法
if(_callBack){
_callBack(name)
}
③ 第三種Block方式
- (void)setUpWith:(void(^)(NSString *str))callback;
callback是block對象
回調方法
if(_callBack){
_callBack(name)
}
總結
Block的寫法:
類型:
返回值類型(^block的名稱)(block的參數)
值:
^(參數列表) {
// 執行的代碼
};
2、Swift中閉包的使用
① 第一種閉包方式
var callBack : (()->())?
② 第二種閉包方式
func loadRequest(callBack : ()->()){
callBack()
}
總結
閉包的寫法:
callBack: (形參列表) -> (返回值類型)
類型:(形參列表) -> (返回值類型)
值:
{
(形參) -> 返回值類型 in
// 執行代碼
}
閉包的簡寫,如果閉包沒有參數,沒有返回值,in和in之前的內容可以省略
尾隨閉包寫法
① 如果閉包是函數的最后一個參數,則可以將閉包寫在()后面
httpTool.loadRequest() {
print("回到主線程", NSThread.currentThread());
}
② 如果函數只有一個參數,并且這個參數是閉包,那么()可以不寫
// 開發中建議該寫法
httpTool.loadRequest {
print("回到主線程", NSThread.currentThread());
}
3、閉包的循環引用
如果在HttpTool中有對閉包進行強引用,則會形成循環引用,在Swift中檢測一個對象是否銷毀,可以實現對象的deinit
函數
// 析構函數(相當于OC中dealloc方法)
deinit {
print("ViewController----deinit")
}
4、swift中解決循環引用的方式
① 使用weak,對當前控制器使用弱引用
但是因為self可能有值也可能沒有值,因此weakSelf是一個可選類型,在真正使用時可以對其強制解包(該處強制解包沒有問題,因為控制器一定存在,否則無法調用所在函數)
解決一
weak var weakSelf = self
httpTool.loadData {
print("加載數據完成,更新界面:", NSThread.currentThread())
weakSelf!.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Color()
}
② 可以寫在閉包中,并且在閉包中用到的self都是弱引用
解決二
httpTool.loadData {[weak self] () -> () in
print("加載數據完成,更新界面:", NSThread.currentThread())
self!.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Color()
}
③ 使用關鍵字unowned
unowned 更像OC中的 unsafe_unretained,unowned 表示即使它原來引用的對象被釋放了,仍然會保持對被已經釋放了的對象的一個 "無效的" 引用,它不能是 Optional 值,也不會被指向 nil
解決三
httpTool.loadData {[unowned self] () -> () in
print("加載數據完成,更新界面:", NSThread.currentThread())
self.view.backgroundColor = UIColor.redColor()
}
十四、懶加載
swift中也有懶加載的方式,希望所有的對象在使用時才真正加載到內存中,和OC不同的是swift有專門的關鍵字來實現懶加載,lazy關鍵字可以用于定義某一個屬性懶加載
1、懶加載普通方式
lazy var 變量:類型 = 系統類()
lazy var button:UIButton = UIButton()
2、懶加載升級方式
lazy var array : [String] = {
() -> [String] in
return ["xiaoming", "xl", "lisi"]
}()
心得體會:
Swift好用,如果你讀完本篇文章基本上掌握了Swift基礎知識,剩下的就是實戰了,實戰會增加你編寫Swift的能力,對Swift有更深的理解,后期也會補充新的Swift知識,也會分享自己的開源Swift項目共大家學習討論,請關注下我的github賬號lb2281075105,開始分享自己的項目和Demo,如果更好的意見請及時給我說哦,合理我會毫不猶豫采納,謝謝,您的點贊會更加激勵我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