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講話要有畫面感
大家工作中經常碰到,和別人溝通很長時間,互相不理解;自己在分享經驗的演講中,下面的聽眾一臉木訥狀,完全沒有帶入到演講的內容中。因為我們的講話沒有讓對方有直觀的印象,也就是沒有畫面感。
聽眾從演講中獲取信息,55%來自來自肢體語言以及看到的畫面,38%來自語調和聲音,只有7%來自語言內容。因為:
人們天生更喜歡看,而不是聽
因為畫面能讓人們更加印象深刻,更容易理解。
2. 溝通中印象深刻的三個要素
3個基本元素:簡單、具體、意外。其中:簡單、具體是說話有畫面感的重要原因;意外是加深印象的有效手段。
1. 舉個公司領導講話的栗子:
某個公司領導新年計劃時會說:我們明年的目標就是爭取在航天領域中達到世界領先地位,所以明年我會會在在研發上增加投入,爭取1-3內,我們的航天水平達到世界的最新高度,領先其他國家5-10年。
另外一個版本:我們接下來的3年的目標:做到把人送到月球,同時可以活著把人帶回來。
2. 新加坡總統李光耀千禧年的講話:我希望我們國家在未來5年內達到所有公共廁所都能始終配有衛生紙。
3. 如何講話更有畫面感
1. 具體到細節。畫面感來自具體到細節的布景。越具體,越細節的道具,越有畫面感。
比如:“大家用微信的時間真長。”具體的說法:”現在有多少人早上起床后,先刷朋友圈(停頓一下),再刷牙?“其中有床、有具體使用微信的行為,有刷牙刷,有一個很具體的場景。
再比如:”我希望黑人和白人獲得平等。“馬丁路德金的版本:”我夢想有一天,在佐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女里的兒子能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坐在一起,共敘兄弟情誼。“ 佐治亞的紅山,是關鍵的細節道具。
2. 用類比。把抽象的東西用具體的東西做類比,很容易產生畫面感。
比如: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用戶量很大了。可以說:劉潤5分鐘商學院,已經幫大家共節省了26億元的國民總時間。通過具體的錢數,代替用戶量大和這門課的巨大作用。(作者:例子還是不好,國民總時間也是一個抽象概念,以后有好的例子再換掉。)
再比如:解釋集團的副總的級別。可以說:相當于中國的正部級、中央委員。
3. 用排比,增加沖擊力。
關鍵時刻用2-3次排比句,可以加深印象。
4. 用講故事的形式。
把講話內容精心組織成一個大家對背景很熟悉的故事,例如童年,放羊,一起到水池游泳;高中:上課在教科書上給老師畫畫。。。。
5. 制造一個意外的結論。會讓畫面感更加印象深刻。
比如:勸告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有一個虛擬故事:
一個男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躶體躺在一個酒店的浴缸里,浴缸中放滿了冰塊。這個人就報了警,
一個女警察接了電話問道:你是不是剛來臺灣??
- 是。
- 你摸摸你背后有沒有一根管子?
- 男子摸了一下,說:有。
- 你昨晚是不是跟一個陌生女子進的酒店?
- 男子回憶了一下,說:是。
- 很不幸,你被人偷走了你的腎。請不要亂動,我們馬上接你去醫院。
這個故事很多人聽完一次,過很長時間后都會復述出來。因為:簡單、具體,加上:意外。
4. 參考文章
1. 劉潤5分鐘商學院:177 | ?用畫面感,增加語言的帶寬。
2. 羅輯思維:180期 | 黃執中-您如何聽懂我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