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化思考問題的模式,用在復雜任務上,是橫向整體把控,用在簡單任務上,則是縱向深挖。如孫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
之前主要是運用到工作中,主要用來明確團隊分工,統一目標和標準,確認各自權、責、利,求同存異在規定時間內達成約定的目標。
現在大家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忙,吃要吃快餐,走路帶著小跑,連睡覺都是要高效睡眠,面對著兩頁紙以上的內容都沉不下心。既然不能改變,那就順應。從2013年開始刻意要求自己用一頁紙來做業務轉培訓、活動安排。當拿到模版時,有種相逢恨晚的感嘆。表格的填寫順序,就是一個復雜任務的分解模式,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一個好的思考模式,可以節省多少血淚的自我摸索T-T。
運用到個人成長領域時,項目中的所有角色都只有自己,不妨玩個“角色扮演”,將不同能力或特質的自己化成不同的負責人,這樣可以更好的悅納自己,更好的覺察自己面對不同任務時的狀態。
比如按照霍蘭德代碼,讓I型的自己負責研究型的任務,讓A型的自己負責設計美工類的任務……通過不斷嘗試后,對自己是能力的問題、還是興趣的問題將更明晰,也能更客觀的來看待自己,不會陷入“濫用特質論”的陷阱,對于突如其來的突發事件更好的應對,也會鍛煉自己用事實說“不”的能力。
將這種項目話思考問題的方式運用到自身個人成長,僅僅開始,特別是落實到主要任務的執行時,還是沒有很好的與現在的行動管理系統打通。
- 1、自己目前還沒有隨時項目化思考的能力
- 2、自己沒有把想到的及時進行記錄
- 3、沒有對項目化思考的急迫性,目前屬于“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所以沒有制訂針對此項能力提升的刻意訓練
持續做,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