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心理健康網,國家級心理助推平臺。
關注“國民心理健康網”公眾號,獲取更多心理資訊。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1
“作業沒完成,拿刀砍傷孩子左腿”,這樣的事情你敢信嗎?
小編就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小朋友因為作業沒完成,當天沒能領到書。
回家之后爸爸聽說了這件事,上來就踢了孩子的胸部,揚言不要這個孩子了。
奶奶見狀忙上來護著,爸爸氣得去廚房拿了菜刀,失控之下砍傷了孩子的腳。
孩子腿上的傷口有多嚴重呢?
據醫生所說:小孩腿部的傷口大概有10多公分左右,已經是傷到了骨頭,外部的血管和神經全部都斷掉了。
這么嚴重的傷勢,只是因為孩子作業沒完成,父親就失控動了刀。
事情在網上曝光后,網友也是紛紛對這位父親表示譴責:
“教孩子不是這樣教的,該反省了!”
“血管神經都斷了,這是多大仇?”
“下手也太狠了,是親爹嗎?”
…
其實近幾年,因為情緒不穩定而傷害孩子的事情屢見不鮮。
福建的一位媽媽,因為和5年級的兒子發生爭吵,一氣之下用充電線勒死了自己的兒子。
高雄的一名林姓男子,12年前,由于剛滿月的親生女兒哭鬧,導致他一時情緒失控,親手打死了女兒。
一個男孩因為考試成績沒有超過95分,被媽媽拋棄在高速路口,并宣稱坐牢也不要他了。
就拿這一個孩子來說,可以想象一下,被母親拋棄在陌生的地方,并宣稱坐牢也不要他,就這一個場景,可以成為他一生的噩夢。
情緒不穩定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場災難!
大多數父母都會覺得,我省吃儉用地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條件,就是足夠愛他的表現了,至于對他是什么樣的情緒,有沒有打罵,這些都不重要了。
其實不是,相對于那些外在的物質條件,父母在孩子精神上的影響才是至關重要的。
在大人面前,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父母一旦情緒不穩定,他們往往也會戰戰兢兢,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怒父母,招來一頓毒打叱罵。
所以面對情緒失控的父母,他們大多會比較敏感。
而這樣的敏感會一直藏在他們的潛意識中,伴隨他們成長,影響著他們的性格和人生。
2
我們總以為孩子不懂,其實他們什么都懂。
孩子年紀雖然還小,但他們心里明鏡兒似的,他們能敏感地捕捉到父母間不同尋常的氣氛,并且感到很不安。
曾經有一個繪本是《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很多父母看完都覺得很有道理。
繪本的內容說的是,一只小企鵝在面對媽媽發火時,嚇得魂飛魄散,渾身亂顫。
最后,企鵝媽媽即使找到了小企鵝,但她對孩子造成傷害已經無法挽救。
父母情緒失控、歇斯底里的時候,以為對孩子影響不大,殊不知孩子看到了面目猙獰的他們,這一輩子都會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
?
蒙臺梭利曾經寫過一句話: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知乎有個問題:父母情緒不穩定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大嗎?
最高贊的回答里深切訴說了自己的痛苦:
小時候父母爭吵的畫面現在還記得,導致現如今的缺乏信任感、安全感,心智不成熟時期甚至想過以自殺結束。
過于敏感多疑,習慣性猜測人的內心,且把自己的性格習慣向對方希望的方面貼近,十分害怕被討厭及忽視,易產生孤獨感,經常壓抑自己,甚至扭曲。
這條回答下面,還有數百人說自己感同身受。
很多長期接收父母壞情緒的孩子,都會漸漸變得“懂事”,其實那不是真正的懂事,他們只是在求生。
在暴怒的父母之間,他們在尋求生存的平衡。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很多人會說拿起棍子暴打一頓,歇斯底里地吼叫,要樹立起自己的威信,這樣孩子怕了你之后,就不敢再犯了。
而且孩子被打怕了之后,很快就會過來找你和好,于是很多家長就說,你看,這孩子就是欠收拾,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可是我們想過沒有,父母的情緒失控會在孩子的內心造成多大的陰影,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什么問題,會找自己的父母和好,但是傷害都停留在他們的潛意識中。
在孩子面前保持情緒穩定做起來很難,可是情緒穩定卻是孩子恰恰需要的。
據醫學專家統計,如果父母情緒不穩定,經常性地表現出易怒的狀態,那么孩子的智力要遠遠低于其他孩子。
不止如此,孩子犯一丁點錯誤就會遭到嚴厲指責、甚至暴打,整天處于害怕、緊張的氛圍中,正常探索、感知的天性基本被抑制,這樣的孩子別說智力發育受影響,情商也會大打折扣。
孩事兒團隊做過一次關于『微笑媽媽和嚴肅媽媽』的測試,希望通過媽媽不同情緒的變化,看看孩子們在面對困難時的反應是怎樣的!
測試結果發現,那些微笑的媽媽,能給予孩子更大信心,幫助他們度過困難。
孩子在看到媽媽微笑的表情之后,會下意識地忽略面前的“懸崖”,選擇相信媽媽,從而輕松越過。
而面無表情的媽媽,則會讓孩子內心充滿了不確定感,面對困難畏縮不前。
面對一臉嚴肅的媽媽,孩子會從心理上對面前的難關產生抗拒和害怕,于是選擇了返回原地。
父母情緒對孩子的影響,遠比我們想象中更大!
?
3
看過一個教育專家的演講視頻,講的是提高孩子成績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答案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在孩子面前持續保持情緒穩定。
為什么呢?
因為我們在家里總是覺得,父母必須扮演一個威嚴的角色,要兇,所有人都覺得這樣很正常。其實正確的教育理念完全不是這樣的,你這樣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當父母沖著孩子大喊大叫的時候,孩子整個人都處于一種很不安的狀態。腦子想的全都是“我又做錯什么了”、“媽媽會不會懲罰我”、“爸爸會不會動手打我”…
他全部的精力都用來提防父母了,根本沒有多余的注意力去分給學習,又怎么會成績好呢?
小編曾經認識一個作者,我對她的認識僅僅只是局限在她性格很好,即使面對很急迫的事情,也很少會發脾氣。
有一次我偶然點開她的朋友圈,是一個小視頻,她在彈鋼琴,女兒在一旁跳舞,丈夫在一旁看譜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那一刻,給我的感覺真的很好,從視頻里面可以看到他家里的書房還有書架,以及隨處可見的書,一看就很有書香門第的感覺。
后來聽朋友說,在他們家很少看電視,大部分時間就是聚到一起讀書。
夜色柔和,燈光繾綣旖旎,各自泅泳在自己的人文世界里,女孩有什么不懂的章節就問大人,大人就放下手里的書,微笑著耐心解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在這里,沒有父母的怒罵,沒有父母的情緒失控,他們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人,相互尊重,父母都是充當一個不動聲色的擺渡人角色。
她女兒學習成績很好,就是那種隨隨便便考考就是第一名的那種,而她做作業從來不需要家長督促,她都是自己主動做完,父母也很少干預她的學習。
在這樣的環境中可想而知,想要成績不好都很難。
優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而問題學生背后,都有一個情緒失控的父母。
不信你去看看身邊人的情況。
我一個朋友,他做了20年老師,他告訴我說,問題學生背后,往往會有一個問題家長,那些在學校里面打架、拉幫結派、不好好學習的孩子,他們回到家里也是被父母各種打罵。
這樣的學生,你是沒有辦法讓他提高成績的,因為他的家庭無法給他養分,他們整天生活在求生存的狀態,被父母語言暴力、身體暴力的狀態,老師付出再多也是空勞。
2017年北京文科高考狀元熊軒昂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一句話:
從小就給我營造一種很好的家庭氛圍,包括對我的學習習慣,性格上的培養都是潛移默化的。
沒有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談教育問題都是空談。
電影《怦然心動》的女主角曾經被很多人贊譽,她樂觀、浪漫、清醒、獨立又勤勞。
但朱麗父母教養女兒的方法,卻是桌子覺得值得學習的。
電影有一幕是朱麗的父母情緒失控,在她面前爆發了激烈的爭吵。那是朱麗第一次看到父母大動干戈,這種場面讓她感到很不安。
但是在臨睡前,她的父母分別來到她的房間,向她解釋他們爭吵的原因。
爸爸說了朱麗叔叔的遭遇,說明他很愛他的弟弟,并且他答應過自己的父母會照顧弟弟,但同時他也很愛這個家,愛她和她的媽媽。
媽媽則告訴朱麗她很愛爸爸,愛他的堅強和善良,并且一再告訴朱麗他們爭吵并不是她的過錯。
爸爸媽媽的行為極大地安慰了朱麗,雖然家庭條件并不好,但她仍然慶幸能夠成為爸爸媽媽的女兒。
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正確方式。
就算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也應該安撫好孩子。
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吵架并不是他的原因,這并不會影響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控制自己的情緒,是為人父母的必備技能,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十分贊成一句話:家長的壞情緒,讓孩子來買單,是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劇。
與其羨慕別人家孩子,不如先努力控制情緒,成為別人家的父母吧。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但別讓無辜的孩子成為你自己的出氣筒。
文章作者簡介: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 ,個人微信公眾號: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如果你想加入心理學人的專屬社交圈,請關注“國民心理健康網”微信公眾號,(ID:gmxljk)國民心理健康同城社群正全國招新中!與志同道合的專業人士一同前行。
國民心理健康網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文化發展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級心理行業助推平臺。以“為國民提供優質心理服務,促進人類健康與幸福”為使命,以“政產研學用”為思路,以“心理健康大數據”為基礎,依托國家級專家智庫,通過國民心理產業聯盟、產業基金、慈善基金、產業園等,集聚學術、資金、技術、項目等各方面的優質資源,支持心理機構、產品與項目落地,推動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促進中國心理行業發展。
免責聲明: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于互聯網,轉發內容僅作信息分享及參考,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與小編聯系(微信號:gmxljkw),我們將迅速采取適當的措施。本訂閱號原創內容,轉載需授權,并注明作者和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