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前的年度總結
算起來,今天已經站在了2016這一年的下半軸,三個多月后將迎來新年,今年的句點也會被時間之手信筆勾勒。
本想到年末再寫篇總結的,但回頭一想,也并不是只有在某個特定時間點才能下筆,遇上個好契機,有點小覺悟,提筆也可宣泄一二。
匯總的說辭沒有絕對的規則,但某些外在標準的確在無形中給我們的行程做了些標記,也許沒有實際情況那般全面,卻也有幾分真切客觀。就像在做調查時慣用的“抽樣”方法,沒有囊括所有,卻是隨機選取些樣本,然后得出普遍性的結論。
像往年一樣,到了九月份末,學校會開展關于上一學年獎學金評定的活動。
提到獎學金,心里還是有幾分期待的,不單單是垂涎那幾百塊錢的物質獎勵,更多的其實是對那份榮譽的向往。
在大學,如何評判一個人的優秀與否,獎學金可以算是項重要指標,它幾乎承載了你在學習和活動上的所有成就。
若你的學習、活動足跡一片空白,基本上就不用存申請獎學金的心思了;反之,假使你成績優異,也有積極參加各項活動的并拿了n張獎狀和證書的經歷,那在評獎學金這件事上應該可以十拿九穩。
當然,身邊也有些人對獎學金嗤之以鼻,認為這不過就是種門面幌子罷了,沒有太大實質性的意義。
每個人都有話語的權利,對這種觀點,我沒有資格去駁斥,但從我的觀念發散開來,我其實是站在其對立面的。
**如果把大學比作是超級瑪麗的游戲環節,那么獎學金就好比于在過關的路上會有的可以頂出金幣的金磚。
**
如果不頂磚,不要那些金幣,只要躲過游戲中類如螃蟹鉗子一樣的陷阱,我們慢慢走也可以安穩過關。
但如果我們在路上的時候很高興,興致高昂,不停的勤奮頂磚,一路蹦蹦跳跳,我們會在把磚頂破的同時得到很多金幣,它不會為我們安穩過關增加更多機率,只是告訴我們,鑒于我們一路勤奮,拿些金幣給我們做為活躍分子的表彰,僅此而已。
用游戲的例子做比,我想表達的觀點只有一個:獎學金雖然不能和我們的優秀程度畫上等號,但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和我們的勤奮活躍指數保持約等的關系。
記得筆者在大一的時候,不論是在班級上,還是在院系當中,是屬于水平有點次的那種(好像現在也沒好到哪去……)。
因為各方面的能力指數都不太高,但也沒有完全墮落放棄,所以在活動和學習這兩塊都是拿的三等獎學金,看到那些拿一等獎學金的同學,敬佩和羨煞之心油然而生。
在我看來,那些拿了一等獎學金的人,都是這樣的:剛進大一,戰斗力和自我表現的欲望很強,像打了雞血戰士一樣,積極參加這個,積極參加那個,反正就是有活動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
回想起來,與那些“活躍分子”相比,自己當時真的是扮演著沉默的角色。
我分析了一下這種“安靜”的成因,可能是剛進大學,對新鮮的人和事都有懷有敬畏之意,尤其是當看到那些在臺上侃侃而談吸引無數人目光的學姐們時,心里竟滋生出了幾許小自卑。
在膽怯和小自卑的雙重作用下,大一的我喜歡沉浸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里,無人庸擾,獨自安好。
到了大一末,班主任要求,每個人都得寫份“年終總結”以及“來年規劃”,從小文筆掉渣的我很惶恐,因為表達能力比較欠缺,也不太喜歡寫字,所以對我而言,完成這項任務就是種煎熬。
迫于老班的壓力,只好硬著頭皮寫了一兩千字。總結的內容我沒寫多少,因為大一的生活實在是慘淡空白,但在對大二學年的規劃這塊還是認真了幾分。
不是個貪心的孩子,我并沒有給來年規劃多高大上的任務,只是為自己量身羅列了幾條相對明確的“小目標”,從學習、活動、生活還有閱讀寫作這四塊共計八項。
雖然小項不多,但每一條目標都很明確,也附上了量的要求,沒給自己留下打馬虎眼的折扣機會。
一條一條小目標就像條文發令一樣,迫使我邁出自己那個狹小的世界,被迫見光。而我也很幸運,在投入到學校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書海這兩重天地后,我開始感受到了一些美好的東西。
有參加活動的快感,有在活動中結識有趣小伙伴兒的自在,有為比賽準備演講前的緊張,有晨讀的自豪充實,也有夜跑的酣暢痛快,有閱讀的靜心安寧,也有初試寫字表達自我的歡欣……
一舉一動,都不再是漫無目的,生活里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像都有了奔頭。
為了那些小目標,我開始試著重新塑造一個全新的自己,是我心中向往的模樣。
到目前為止,好像除了萬惡的計算機二級沒過,其他的小目標都已被自己拿下。
大學還沒完全終結,我不敢在這妄加斷言大二這一年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一年,但我站在大三這個節點,我可以對自己面帶微笑的說一句:大二是我大學四年里最美好的一年。這一年,我實現了七個小目標,我對自己的承諾言而有信。
拿到了活動、學習一等獎學金,參加比賽累計超過了十項,通過了英語四、六級,堅持每周閱讀一本書,開啟了文字漫游旅程,每周一篇讀后感和生活隨筆,體重也減到了96。
請允許我臭不要臉地給自己鼓個掌。
以前從不相信那些勵志文章里面說的努力的作用(好吧,因為我從沒實踐過)。
目標這個東西,就像天邊的星星一樣,是可望不可即,可設不可求的。但當你真的為了這個小目標付諸了實實在在的行動,并在時間的發酵里嘗到了幾許甘甜后,或許會愛上真正愛上“實現小目標”的滋味。
明確好小目標,感覺生活比以前更規律,行事也更有節奏了,思想也漸漸脫離那種空洞迷茫的狀態。
總是嚷嚷著迷茫的人,大多是對自己的生活沒有明確的規劃,失去了小目標的支撐,行進的方向難免有偏差。
一旦給自己設定了幾個目標,不管是大是小,你總會為了這些目標去“有所為”,這樣的話,我們的生活根本騰不出那么多時間去迷茫困惑。
就像我現在,在年度小目標的基礎上,給自己安排了“日目標”,一天里總有幾個小時是充實的(2h閱讀、2h學英語、1h運動、1h逛專業網站)。
可能會因為其他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像上課、和朋友出去、做作業),但總的模子是可以框定下來的,只不過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任務的時間長度而已。
偷偷算上一筆賬,基本上除去睡覺的八個小時,我們的一天還剩下16個小時,我想保證自己能有效利用7小時。在這7小時之外,活動任意,剩下9小時該怎樣揮霍就怎樣揮霍。
懂得管理自己時間的人,對自己的要求一般都不會太低。而只有當我們給自己定了一個個小目標之后,才會有意識去安排自己的時間,這就像是一個前后聯系緊密的兩個命題。
將二者統一起來,才有可能得出“收獲”的結論。
二、新一輪小目標重磅來襲
在嘗到完成小目標的甘霖后,果真是刺激了自己心底的一股斗志。為了理清思路,明確一下奔頭,九月份開學時,我就在心底密謀了在大三這一學年的小目標。
整體地條項比大二時多了一點,但還是從學習、活動、閱讀寫作和生活這四個方向來規劃。
ok,我要聊的的就這么多了,感謝在文字另一端的你在簡書這里聽我碎碎念,也希望你們也能用好“小目標”這個工具,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向收獲些什么,然后寫下來,逼格不用多高,數量也無需龐大,要知道越精簡越集中,完成的可能性還會更大些呢。
文字在人腦中停留的記憶力會更持久,而且它一直就在那里,不會因時間的沖刷而變得模糊不清。
當你陷入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混沌中時,就拿出來看看,給自己掃掃心理陰霾。
試著給自己在某個階段定幾個小目標,然后朝著這個方向做點什么,萬一小目標和你的行動力發生了化合反應,擦出火花了呢?
PS:Hi,俺是獨行霞~普通大學僧一枚,性格雙向, 面目平凡 ,脾氣欠佳,兩眼近視,三餐很飽,喜歡看書碼字,文筆一般(正在簡書提升戰斗力中~)還望諸君多鼓勵_
如不嫌棄,點個贊再走唄,么么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