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領域里,我們學習了智慧>時限>金額;我們知道了短期的股市價格是不能夠預測的,而長期的價格是可以預測的,而且時限越長越容易預測準確;我們知道了投資的剛需就是避險;
今天,我們學習在投資領域的兩大魔鬼,“貪婪”和“誘惑”。
什么是貪婪?很多人的貪婪來自于無知。當人們想要不屬于他們的東西的時候,那就是貪婪。
比如,很多人借錢不給利息,其實就是貪婪。首先,利息就應該屬于放貸者;其次,金錢在流動的過程中就會產(chǎn)生利息。所以,理論上講,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沒利息的錢。
你從朋友那借了一筆錢,如果同樣的一筆金額你從銀行貸款,是不是得還利息;你刷信用卡,是不是得還利息;如果你朋友的這筆錢不借給你,是不是放在銀行就會得到利息,拿去做生意可能會賺錢。
所以,我們要知道每一次你借來的錢,都應該給借款人利息,以當回報。你不給人家利息,就是你不給人家原本屬于人家的錢。那不是貪婪是什么?即便在現(xiàn)實生活中,借錢雙方可能是要好的兄弟,但你得明白這個道理。
很多人會拿著錢去投資一些復合年化回報率很高的產(chǎn)品或是民間項目,他們其實不知道,真正超過15%的復合年化回報率都是那些世界級的高手,就連巴菲特的股票復合年化回報率才21.1%。但是,你要知道超過15%的復合年化回報率的收益,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得到的,大部分你能接觸到的那些,基本上都面臨著巨大大風險。想要得到并不屬于你的超過15%復合年化回報率的收益,本質(zhì)上就是貪婪,因為那可能根本就不屬于你的收益。
另一個魔鬼就是“誘惑”,一切不屬于“長期價值”的東西,都可以算作是誘惑。大部分人在股票市場上都是短期投資者,他們從不關心企業(yè)的價值所在。
所以,他們只會關注K線圖,他們甚至總會幻想,在K線圖上的那個低點買入,在從那個高點賣出,那就是很爽的事情,其實他們不知道,短期的價格預測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便有的時候你預測對了,但那個概率就像是我們拋硬幣猜正反面的概率一樣,都是1/2。
巴菲特的師傅,格雷厄姆有一個極度精彩的類比:股票市場短期是個投票機,長期是個稱重機。
所以,既然股票市場是個投票機,那么我們就讓其他人去投吧,我們何必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去投票呢。如果,股票市場長期來看是個稱重機,那需要我們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找到那個胖子。
然而,如何找到胖子的方法是可以習得的,我們需要從無知變成有知。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學習一些基本的概率統(tǒng)計學,學習如財何看一個公司的年度報表,我們要知道這個公司所處的行業(yè)是不是夕陽產(chǎn)業(yè),國內(nèi)外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如何……
我們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會在這條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上,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