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自然季節變化和氣溫高低的轉換而發生相應調節的一種短暫生理現象。春天,氣溫適中,皮膚和肌肉微細血管處于弛緩舒張的狀態,血流緩慢,體表血液供應量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液就相應減少,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刺激信息減弱,出現抑制的狀況,于是出現昏沉欲睡的“春困”現象。
“春困”其實是腦缺氧的表現,這跟植物神經沒有完全適應氣候的變化、血管舒縮功能不靈敏有關。
春困的原因
其實春天容易犯困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因為人體的內部活動和自然界的變化其實是息息相關的。
當氣溫比較低時,人體表面的毛孔就會閉合,大小血管也會開始收縮,這樣才能保證身體不會因為寒冷的氣候而受到傷害。
而當溫暖的春天降臨時,身體感受到外界氣溫的變化,自然就會釋放出擴張血管的信號,進而減少對大腦的供血量,所以大腦就會處于一種比較“懶散”的狀態,經常性的發生春睏也就令人不那麼驚奇了。
如何避免春困
無論是做什麼事情,如果人一天到晚都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那麼肯定無法做好任何一件事。更別提上課或者上班時強打精神的那種難受滋味了,想必體會過那種想睡而又不敢睡的感覺的朋友一定對此記憶深刻。那么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春睏對生活、學習、工作產生負面影響呢?
一、充足睡眠
其實人之所以感到困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睡眠不足,所以人們需要做的就是養成正確的作息時間,保證每天起碼七到八小時的睡眠。祗有這樣才能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息,人的思維也會變得異常的清晰與活躍,這樣即使外面的陽光太好,也不會讓人覺得懶洋洋的想要睡覺。
二、規律運動
如果一個人整天都坐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不想動彈,那麼自然會感到精神不振,困意叢生,要想改變這種毫無斗志的狀態,必須要讓全身都活動起來。要知道運動可以帶給人們無限的活力,幫助人們趕走懶散的精神狀態,并且還可以從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與美好。
春天最好能夠選擇一些有氧運動來進行適當的鍛煉,如慢跑、瑜伽等都是非常適宜春天的運動方式。這些運動能夠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在身體內的流動,并且有效的增加身體對大腦的氧氣供應。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春天的氣候還不太穩定,需要及時的根據天氣的變化來控制衣物的增減,以防感冒。
三、注意通風
室內的環境也是影響一個人生活和工作狀態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人總是處于比較封閉的環境之中,那麼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昏昏欲睡。這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像門窗緊閉的教師,坐滿人的禮堂等都是非常容易使人犯困的地方。
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及時的將門窗都打開,保持室內外的空氣進行毫無阻礙的交換,讓新鮮的空氣迅速的進入室內,進而振奮人的精神,擺脫睏倦的狀態。
四、飲食調節
1、早餐攝取較多的熱量。
理想的飲食安排是:早餐攝入熱量最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
2、飲食要清淡。
油膩的菜肴可使人飯后產生疲憊現象,表現為體溫、血糖降低,情緒低落,工作效率下降,所以春季宜清淡適口。
3、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蛋白質是由各種氨基酸構成的,所以從瘦肉、雞肉和低脂奶制品中攝取的蛋白,有助于提高人的精力。
4、常吃水果和飲果汁。
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鉀,它是幫助維持細胞水分的主要礦物質之一。鉀的缺乏會使人感到軟弱無力,也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葡萄干、橘子、香蕉、蘋果中都富含這種礦物質。
春困可能真病了
1、春困皮膚發黃肝出現問題
肝臟是一個需要“養”的重要器官,肝臟的工作非常辛苦。因此,平時生活中我們應該以清淡為主,以盡量減輕肝的負擔,還有要注意飲酒,酒精對肝臟損害最大。
2、春困臉色蒼白貧血缺鐵
盡量到醫院做個血常規檢查?;蛘叨喑允卟?,補鐵。
3、春困難以睡醒糖尿病的表現
除了查血糖,到醫院定期檢查血糖,更重要日常生活中,要合理飲食,多參加運動,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抗病能力。
4、春困身體虛弱腎有問題
除了加強鍛煉身體,另外更重要在飲食上要少吃甜膩和高脂肪的食品。
5、春困反映遲鈍這是大腦缺氧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大腦缺氧的原因,然后積極改善工作環境,通氣,做個深呼吸,另外積極參加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深呼吸等。如果身體有器質性病變則要積極治療。
6、春困睡醒也疲勞這是心臟病信號
心臟病重在預防。一是生活上控制體重,戒煙。二合理飲食,建議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三適量運動:有利于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春困鼾聲如雷這是睡眠性呼吸障礙
一般出現這樣癥狀都是睡眠中呼吸暫停引起的肌體缺氧,從而導致身體所有的器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因此如果習慣于仰臥位睡眠,那么這時不妨改變睡姿,比方側臥等,這樣會有效緩解打鼾癥狀。
結語﹕以上就是跟大家分享的關于春睏的原因、避免春睏的幾種方法。春天的溫和的天氣常常讓人心曠神怡﹐但也給人們帶來了春睏這個“難題”﹐不過只要我們采取了正確的方法﹐那么自然也就不足為慮。
(文章轉發自網絡,版權所屬原作者,若侵權請聯系刪除)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服務號【聯橋健康生活館】,了解更多健康養生資訊與宗派、飲食、調補、起居、旅游、醫學、趣味等系列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