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打擊凍結了他的情感,如同毒藥滲入傷口,傷口永難愈合。”
佛洛伊德說:如果在心理發展的某個階段,得到過分的滿足或者受到重大挫折,會導致固著。固著將導致無法正常地進入心理發展的下一個階段。固著在心理學上,是指一種對刺激的保持程度,或不斷重復的一種心理模式和思維特征。
圖片發自網絡
~01~
小楠,30歲,剩女,大學畢業后,在一家不大不小的企業,從事著一份不咸不淡的實驗室檢測工作。
每天早起,上街買早餐,上班,午飯,午休,上班,下班,隨便一家小店解決晚餐,周而復始,日子單調又機械。
小楠的人際圈內,只有實驗室的主任張師傅、其他丁師傅、蔡師傅、馮師傅和小琳,一位年齡相近的姑娘。還有兩位摯友欣欣和姍姍,偶爾周末一起k歌或看場電影~或者至多與她們的朋友聚聚。
每逢周末,遠在千里外的父母,就會電話小楠。
父母:最近有新認識的男朋友么,或者男性朋友么?
小楠:沒有
父母:年紀已經不小了,隔壁你小學同學小芬已經二胎了,還有前院吳大爺的孫子才22歲,已經把女朋友帶回家了;你怎么這么沒用,我們的老臉都擱不住了,這么大姑娘還沒嫁掉……
小楠:我周圍挺多同學……
父母:你抓點緊,隔壁社區有位張阿姨,他有認識的小伙子,到時候給你牽線,你要上心……
小楠:……
每周通話內容大體相近,父母焦慮的催促,小楠無力的應承,但現實小楠總是走不出孤獨的怪圈。
小楠長的很漂亮。玲瓏小巧,白皙透亮的肌膚,曾經有人說像剛剝殼的雞蛋;白里透紅的鵝蛋臉,一雙清澈的大眼睛,深褐色眼珠,不經意間流露出些許憂郁和心事;配上整齊秀麗的烏黑黛眉,偶爾微蹙,但仍顯得有幾分英氣;鼻梁高挺,紅唇,白齒;身材瘦削,外人看,她應該是標志的,不乏追求者。
雖然工作有幾年,但一直未變化的圈子,簡單的經歷,社會世俗對小楠腐蝕沾染并不多,小楠亦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清純,甚至是青澀。
表面上,小楠平靜、簡單,但內心深處,女孩該有的憧憬和向往,小楠也不例外,她有自己喜歡的理想男該的模型,朦朦朧朧,但并不為她人知,即使最好的兩位朋友欣欣和姍姍。
小楠總感覺孤獨,這種孤獨最深切的源頭是什么,小楠不知道,只是感覺內心有一個地方,這個地方被自己小心翼翼的包裹著,無論父母、欣欣和姍姍都不曾觸碰到,甚至于小楠自己,有時候也不會貿然進去。
那個地方就像很黑很深的地下隧道,陽光無法射入,清風難以抵達,那個地方也許滿目蒼涼、破敗,也許只有一些暗濕的生物生存,是的,小楠有時候總有這種感覺,覺得自己被孤零零遺留在里面,深深的恐慌和孤獨感。
的確,小楠身上又有種清高、冷漠的距離感。小楠用距離、用清高、用冷漠、用杜絕其他鏈接的防御,掩飾著內心的荒涼和恐慌。
~02~
那是一種怎樣的恐慌和孤獨。
小楠偶爾會想起,念初中的時候,和同學一起天真爛漫的情形,開心就笑,生氣就不理人,天天和幾位好朋友粘在一起,上課、上洗手間、放學,雖然那時小楠對人也總有膽怯,但和朋友之間無話不說,能深刻體會到與人交心被認可和接納的歸屬感……
好像深刻的變化該是在高中,學業壓力陡增,與初中摯友的分離,父母的忙碌,優勢和優越感缺失的彷徨,還有對生死問題的考慮……青春期,懂了更多的事,也看了更多。比如,一位同市同齡人重疾新聞填塞了眾人茶余飯后的時間,也被傳到了小楠所在的高中。
那一年,小楠,控制不住的去思考和人交往交心的意義,思考生與死的意義,思考著努力拼搏的意義……也許一切都虛無,也許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也許命運無常的玩笑,可以奪走一切,可是,又有誰能知道這種渺小的概率,百分百不會降臨;如若降臨,一切的追逐又有何意義……這些念頭在糾纏著小楠,她無法安心讀書,高考倒計時牌上的天數一天一天的減少。
周圍的同學,哪怕是最偷懶的學生,都開始心無旁騖全力以赴,而小楠,一半是希望能考取好成績、領先于他人的好學生,一半是對生命孤獨的思考者,拉扯著,對抗著。
小楠狀態越來越不好,失眠、心慌、恍惚,幾次模考都跌落到全班20開外,之前小楠一直在前10,班主任找談話,小楠閉口不言,小楠覺得自己的那些念頭是荒唐的,難以描述的。
“為什么會有那些念頭,大家所有人都心安理得的過每天的日子,朝著自己的目標在心無旁騖的努力,可是,我為什么要恐懼和擔心。”
在失眠的日子里,小楠會很懊悔的問自己。
即使最好的摯友面前,小楠也保持沉默,將這些沉重的思考深深的埋在心中;隱隱的小楠似乎不愿意再去建立交心的朋友,不愿意把最深層的不安袒露給其他人。
也許,內心那條黑濕陰冷的隧道,在那時已經若隱若現。
父母面前,小楠依舊閉口不言,自從父母離異后,小楠一直和繼母、父親住一起,雖然,他們沒有再要小孩,但小楠內心是有抗拒的,母親經常來看小楠,但小楠也是有抗拒的,她一直有生氣,氣父母為什么會離開。
~03~
由于父母的離異,她有時候會表現的非常要強,用表面的自尊和好強,掩飾父母離異帶給她的深深的自卑和創傷。
小楠獨自承擔著那份恐懼,高考,小楠沒能如愿進入好的大學。
高考的巨大失敗讓小楠淬不及防,考前她預料到不如意,但沒想到命運還狠狠的推了一把,把她推入了更深的不如意。
那年夏天,老天發了瘋的狂下大雨,新聞里隨處都是關于抗洪關于搶險,越來越多的災民,失去莊稼、失去家園、有些失去了親人……
小楠感覺自己也是災民,曾經設想的美好未來,瞬間被打碎了;曾經大致在同一起跑線的同學,現在遠遠的把她甩到了后邊;對未來,小楠有了恐慌~~~高考失敗的傷心、絕望已經漫過了對生命的沉重思考。小楠把自己鎖在房間,默默流淚。
那條隧道越來越深,越來越黑,小楠感覺獨自置身其中,說不出的無助、落寞。
這種恐慌、無助和落寞,似曾相識。
5歲那年,父母因為總是吵架,吵架,摔東西,爭相在小楠面前訴說著對方的錯與不好,堅持著自己的對與好。最后,他們離婚了。
小楠,無法接受,一整年,幾乎不說話,她覺的自己被最信任的父母給欺騙了,世界崩塌了,總在半夜中哭泣,醒來,再入睡。在無盡的黑夜中,小楠有種深深的被拋棄感,孤獨感。雖然,父親就在旁邊,但父親的粗心、傷心,對小楠難以給出足夠的關注。
也許,那條黑冷的隧道,五歲那年就已經存在。
后來,小楠越來越沉默,也越來越要強,繼母和父親,也總吵架,雖然他們對她還不錯,但她總覺得很孤單,總會羨慕鄰居的小芬,她覺得,小芬很幸福。
小楠把全部關注點轉移到讀書和功課,她想逃離,總覺得可以逃離到更好的地方,讓別人羨慕的地方,但殘酷的現實又似乎把她打回那條隧道……
大學,雖然,不如意,她還是去讀了,她繼續承受著,封閉著,強撐著,生怕被周圍的同學看出她的脆弱和孤獨……甚至,她開始切斷和周圍人深層次的鏈接,小楠害怕重現那種被拋棄、被分離的感覺,與其要承擔可能會存在的痛苦,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建立關系,把痛苦扼殺在萌芽中。小楠選擇斷絕和杜絕一切感受,無論是開心的還是痛苦的。
小楠越來越孤單,獨自上課、下課、逛街。對生死的思考,偶爾會死灰復燃,在腦中盤旋,高考失敗的陰影還未消散,小楠獨自承受著,心慌、焦慮、悲傷……如影相隨,有時候會整晚整晚睡不好,控制不住的恐慌,脾氣也越來越易怒和暴躁。
小楠感覺自己病了,她說不出什么病,雖然醫務室和醫院的醫生給她做了很多檢查,心臟、頭部,都沒有問題。
偶爾,小楠會去圖書館翻閱一些書籍,“抑郁”“心理疾病”闖入了視線,小楠更加恐慌,那個年代,心理障礙,被視為異類和不正常,眾人唯恐避之而不及。
敏感的小楠亦然。但是頭越來越痛,總感覺很沉重,心口似乎被壓著千斤大石,喘不過氣來,她總想大聲的喊叫,大聲的喊叫,控制不住的心慌和焦慮,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有時候整晚整晚無法入睡,小楠越來越憔悴,越來越躲開同學,難受的時候,就偷偷的哭泣。
~04~
有一次,她忍無可忍,選擇了一家三級甲市醫院的精神衛生科,當時還沒有心理咨詢門診。醫生診斷結果是中度抑郁和中度焦慮,配了百憂解。可是藥好貴,頂上一個月的生活費,小楠又不敢和父母說,只用了一個月就再也不去了。那種夢魘般的日子又重新來襲。
雖然一直被纏繞,小楠順利畢業,各項考核都很優秀,也進了家鄉省會城市的這家公司。
小楠知道自己的問題,她總是選擇避開人群,默默忍受,好在有了醫保,小楠還是勇敢的選擇了求助醫生,還是百憂解、賽洛特,小雅的失眠、心慌和頭痛,與這些藥物反復糾纏。
醫生總說:要多曬太陽,要多和朋友交流,按時服藥,要讓多巴胺分泌的多些。
小楠覺得很悲傷,為什么別人的青春是五彩斑斕、豐富多彩,而自己被這條深邃暗黑的隧道死死的鎖住,阻隔,只有單調的黑白灰,沒有活力,也失去了分泌快樂激素的能力。
面對喜歡的異性,小楠也只能像高中小女生一樣,遠遠的在一旁欣賞;這些年也有一些異性向小楠表白,但是小楠清楚,他們都不是自己想要的,與其后面給人痛苦,不如一開始就不要有聯系。在小楠眼里,只有黑白分明的喜歡和不喜歡。
~05~
小楠擔心自己一輩子與藥相伴,兩年前,感覺不再那么心慌、睡眠好些的時候,她停止了藥,找了咨詢師。
一位和藹、優雅的張教授,在本市最著名大學教心理學。小楠心疼錢,前幾次的咨詢中,一股腦兒把這些年的抑郁、焦慮、恐慌、無助,對過去的懊悔一一訴說。也許張教授就是一個樹洞,她把埋藏心中的一切全部投入到這個樹洞中。
張教授和小楠分析了很多。
由于從高中畢業到如今,有近10年的封閉,心理似乎永遠停留在了那年的高考、或者內核深處,停留在5歲,小楠似懂非懂,她的畏懼,對人際的畏懼,對失敗的畏懼,對親密關系的畏懼,對未來虛無的恐慌和擔心,原來一直在重復過去。
高考的陰影和創傷對每個人而言都很大,但小楠為何遲遲走不不出,因為感覺被父母拋棄后,小楠把關注點放在學習,但學習也狠狠的拋棄了她,給了她沉重一擊;而屢屢創傷,讓小楠越來越不安,總會有意無意的去擔心,思考一些虛無的恐慌。
張教授還說:自己無論如何都不會拋棄自己,要相信自己可以照顧好自己;如果現在很無力,要和爸爸媽媽說說,和朋友說,人都會有軟弱和無助的時候;對父母的隔閡和一些憤怒,也要嘗試著表達……。
小楠當時聽后就淚流滿面。在教授的幫助下,小楠嘗試對著空椅子(想像中的父母),說了這么多年的委屈,說完似乎好多了。
如今,小楠依舊默默的守護著內心的這片荒涼土地,甚至已經習慣了這種狀態。小楠也慢慢的學會了接受、接受不想接受的,接受落差,藏著那份荒涼,和信任的人交往,雖然過程很難,但一切似乎比過去好,睡眠、心慌,慢慢都在好轉。
只是,小楠至今還不是很明白,這份恐懼是否真正源于過去的心結,是過去的固著,她總覺得內心有一個無底的隧道、黑濕、陰暗、沒有光和熱,沒有清風,一直存在,一直存在。這條隧道將快樂,阻隔,撕扯著小楠,撕裂了整個青春期。
曾經,她總想躲避,回避,如今,小楠朦朧覺得可能只有親自挖開隧道,去接納和承受那些創傷,引入光、引入風,才可以。
這是成長的代價,從累累痛苦和傷害中,起來、成熟、前行,雖然意識覺醒的太晚,但一切都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