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就對了,內化分享

A的拖延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也時常出現。比如我準備做一個公眾號,專門講養生保健類知識,順便推銷保健品,這樣我就有第二份收入啦!想想都讓人激動。

于是我去購買了3套關于微商和互聯網相關的課程,決定用1個月的時間學習完畢,然后開干。

但事實是,我用2個月的心理成本終于注冊了一個只需要幾分鐘就能完成的公眾號,課程買回來了4個月都沒有看完1套,甚至有時候安慰自己說,這恰好證明了我內心不夠喜歡。

看,大腦多會為我們的拖延和懶惰辯解,無止境消耗心理成本,卻無法真正落實行動,所以想到,就去做,不管好不好,做了再說,真是真理。

同學聚會聊天,大都談工作,有的人做金融,月收入以萬為單位;有的做網商,直接創業,幾十萬幾十萬的進賬;而我做傳統經銷商業務員,每天下縣跑市場累成狗,每月收入不過4-5千元。

都是每人每天24小時,為什么生產力如此不同?因為選擇。

一個合眼緣的領導確實重要,這幾乎直接決定了你是否會在這個崗位長期發展,但是所選擇的行業卻決定了領導的收入和自己的收入。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從本心出發的選擇符合自己對未來生活的設想,選定行業,選擇領導,努力,堅持,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新的事物每天都在產生,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情就是變化。諾基亞里面沒有創新人才嗎?不可能!但為什么被喬布斯搞死了?我的理解是集團領導人放不下眼前利益,用眼前的主流去衡量以后的趨勢。以前的人們照片掛墻上展現自己走過哪些地方,現在的人們用照片發社交網站展現自己的經歷,以前買手機怕摔了不能用,現在手機也怕摔,但更重要的卻是智能帶來的極致的用戶體驗。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