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新入門的紫砂愛好者一定對這四個概念感到頭痛,這篇帖子基本上詮釋四種成型方式的概念和區(qū)別,希望對新朋友有幫助 。
半手工:是相對全手工而言的,基本上有三種一、壺嘴、壺把、壺蓋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二、身筒用手工來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因此半手工壺也可稱為模具壺。三、身桶和壺嘴、壺把、壺蓋都用模具完成。
很多壺友擔心半手工壺可以利用模具進行無限量的復制,其實無需擔心這些,半手工壺同樣含有作者的思想在里面,并且也存在不可復制性。如顧景洲的許多壺同樣借助了模具,顧老用模具在于用得好,用得巧,就如當年顧老制作的洋桶,讓當代的工藝師甚至是高級工藝師使用顧老的模具來制作此壺都無法達到他的效果。還有些壺,特別是花貨不靠模具是無法制作的。
其實如果某一半手工壺由作者加入了獨有的思想,創(chuàng)別人所未能,且壺型優(yōu)美和諧、寓意美好吉祥,不僅這只壺有收藏價值,連其模具也有收藏價值。如大亨的魚化龍是公認的經典之作,同樣也使用了模具,并且這個模具留存至今,但卻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再用此模具做出如此經典的魚化龍。
全手工:是使用工具而不使用模具來制作一把壺。因此全手工制作難度大,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這也是全手工壺較貴的原因。 全手工由于沒有用到模具,因此,每一個塊面或者部位相連接都是用脂泥粘起來的,就算藝人在連接的時候將痕跡刮得再干凈,燒成之后接片處還有會有痕跡,泡過幾壺茶后也可看出,畢竟脂泥的顏色和壺身的顏色會略有差別。
而有人說起的在壺內壁上蓋章來區(qū)別全手工和半手工,這種方法并不可靠,半手工也可以進行蓋章的。
接縫也是一樣,要是有藝人真的想把半手工做出全手工的模樣,仿接縫也是有可能的。
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價值,并不需要圍繞在模具、工具上打圈,歸根結底,模具也是一種工具,有的壺必須要用模具來完成,手工做不出來模具的效果。 一把壺真正的價值,在于這把壺是否做的規(guī)整、比例是否和諧、泥料是否好、精氣神韻是否充足飽滿。如果是光貨,壺面是否光整無暇;如果是筋囊器,那線條是否清爽利落,塊面是否均勻,曲線是否自然;如果是花貨,那么上面的花草樹木是否自然如天成,無一點矯飾。
壺的本質功能就是供喝茶所用,只要其符合制壺要求,是自己所喜歡的壺型和泥料便可,無需注意半手工和全手工。
也有許多壺友,已經開始收藏紫砂壺,那么在收藏中,是否以全手工為先呢?一般而言,到達收藏程度的壺友,已經領悟紫砂壺的真意。紫砂在藝人的手下變化萬千,先經過水的浸潤陳腐,后經歷火之考驗,所謂不出水火,不成真身。因此壺是包容萬千的,半手工和全手工在此時也變得無關緊要。 正如上面說到的魚化龍,不用到模具根本無法做出,那么,當你面對心儀的魚化龍,此時若還要計較半手工和全手工,那就失掉自己的真心了。
所謂灌漿壺,就是把泥料放在專用的筒里打成非常細的泥漿,一般要花費48個小時,然后把漿灌到做好的模具里,等幾分鐘拿出來,放置晾干,再稍微加工便可成壺.
手拉胚壺,所謂手拉胚,并不屬于紫砂成型工藝,其實是用機械操作的,下面設置一個馬達,上面放置一個圓盤,把泥料放在圓盤上,開啟開關,馬達旋轉運作,利用慣性離心力,用手拉出一個壺型來,拉出來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壺嘴、壺把(均為灌漿制作的),裝成一把茶壺,放置晾干后再噴漿,經過燒制就可以手拉胚壺。注意:純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胚的,因為在離心過程中,純紫砂承受不了離心力,往往會拉破,所以手拉胚中一定要加入一定量的高嶺土,高嶺土是做瓷器用的瓷土,具有白度高、質軟、易分散懸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優(yōu)良的電絕緣性能,并有良好的抗酸溶性、很低的陽離子交換量、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質,由此可見,高嶺土在手拉胚的使用中是擔任粘結、可塑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