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閱讀的活力和藝術(shù)
? ? ? 作者艾德勒從(1)主動的閱讀,(2)閱讀的目標:為獲得資訊及為求得理解而讀,(3)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fā)現(xiàn)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4)老師的出席和缺席4個方面對閱讀的活力和藝術(shù)進行了解讀。
首先,作者非常明確的指出了,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做是增進理解的人而寫
? ? ? ?這里面有兩個層面,第一讀書是為了獲取資訊,第二,讀書是為了增進對外部世界的了解,從這個角度講,作者從側(cè)面提出了閱讀的目的和價值。在獲取資訊和增進了解這兩個層次上,作者從現(xiàn)代人認為讀書再也沒那么必要了入手,對以現(xiàn)代媒體為主要獲取資訊的方式、且信息泛濫的現(xiàn)狀進行了批判,表達了在資訊泛濫時代對增進人的理解能力的質(zhì)疑和擔憂,有兩個觀點:
(1)太多的資訊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雖然說知識和增進理解的先決條件,但是知識是否那么必然是增進理解的先決條件,作者表達了了懷疑。
(2)現(xiàn)代媒體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勢力量像我們傳遞者經(jīng)過包裝的觀點和資訊,當信息獲取者在接收這些信息的時候,不用自己思考,結(jié)論就在那里,拿來就是。
其次,閱讀越主動,從書中獲取的知識就越多
? ? ? ?作者提醒了讀者兩件事情,第一,閱讀可以是多少主動的事兒,第二,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讀者對自己要求越高,獲得的就越多。有些人認為,像讀和聽與寫和說相比,完全是被動的事情,作者不以為然,認為閱讀者就像是棒球賽中的捕手才對。捕手在接球時所發(fā)揮的主動是跟投手或打擊手一樣的。投手的責任是讓球動起來,捕手的責任是接收球,讓球停下來,兩者性質(zhì)相同,如果說被動,其實球兒是最被動的,因為,球如何運動,完全看投手和捕手的玩法。
? ? ? 在此,作者點出了閱讀的藝術(shù):捕手的藝術(shù)就在能接住任何球的技巧:快速球、曲線球、變化球、慢速球等,同樣的,閱讀的藝術(shù)也在盡可能的掌握住每一種訊息的技巧。只有當捕手和投手緊密結(jié)合時,才會成功,讀者與作者的關(guān)系也如此。
? ? ? 一個好的閱讀,不僅僅在于主動,還在于技巧。完全把閱讀比喻成棒球賽,有一些不恰當,因為接球有兩種結(jié)果,成功或不成功,而閱讀存在很多種可能,全部接收了作者的信息,接收了一部分、接收了一點、沒接收,其中接收的程度取決于閱讀者的技巧和主動性,就是這個道理。
再次,閱讀的核心目的有兩個,獲得資訊,增進理解
? ? ? 什么是獲得資訊?看雜志、看報紙等。什么是增進理解?
? ? ? ?舉例:你并不了解這本書,讓我們假設,不幸的是并非經(jīng)常如此,你對本書的了解程度恰好讓你明白你不了解這本書,你知道這本書要說的東西超過你所了解的,因此認為這本書包含了某些能增進你理解的東西。這就是增進理解。當然,這樣的閱讀對大部分讀者來說都很困難,如果經(jīng)常對這種書,可能會死人。基于這種感覺,作者提出了什么是真正的閱讀:
? ? ? 沒有任何的外力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nèi)心的力量,玩味著眼前的字句,慢慢的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腦力提升活動,是在閱讀時的一種技巧,也是更高超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增進你既有的理解能力。而這既是閱讀的目的,也是真正閱讀的境界。
然后,作者提出了高效閱讀的關(guān)鍵思考
? ? ? ?作者否定了大眾傳統(tǒng)的理解,即指導型的學習都是被動的,自我發(fā)現(xiàn)型的學習都是主動的。作者的觀點是,如果參與閱讀或?qū)W習的人沒有思考,二者都是被動的,因為閱讀者沒有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思考,沒有發(fā)揮想象,沒有記憶和分析。
? ? ? 因此,對于我們這些已經(jīng)脫離校園,嘗試著要讀一本必讀書,而且在沒有老師指引的情況下,如果像在閱讀中繼續(xù)學習和發(fā)現(xiàn)新事物,我們就要懂得如何讓書本教導我們,事實上這就是本書的主要目的。
? ? ?學會!如何讓書本來教導我們。
? ? 以上,2017年6月27日夜。(后續(xù)章節(jié)讀書筆記,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