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忙忙碌碌,不知道做了些什么,總感覺有好多的事情都沒有做,有好多的事情需要去做。因為這個周末孩子放假在家,不巧的是孩子感冒一直沒有好,所以我在家陪著他的時候,一定是找大夫給孩子打針了。這可能就是父親和母親的不同區別吧。母親對孩子更為溺愛,而父親對待孩子可能就是活著就好。
放假在家,有的時候感覺到無可奈何的時候,也只能是想到那樣一句話,親生的,親生的。當孩子發燒的時候,想到的是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可是當他生龍活虎的時候,想到的卻是為什么這樣聰明的孩子不努力學習呢?以后的苦日子等著他呢。
想一想怎樣的日子才是不苦,可能人活著就是為了遭罪吧。無論是念書還是不念書,每個人經歷的苦難的過程不一樣吧。那些三更燈火五更雞的人。早早的體會到了讀書的辛苦,最后嘗到了收獲的快樂。而那些不讀書的人沒有經歷學習的辛苦,也就是別人用來學習的時候,他用來娛樂了,所以后期必定會經受生活的重壓。
人們可能會更加的欽佩那些讀過書的人,有學問,談吐文雅收入也比較高,選擇工作的范圍比較大。可是對于那些知識斷條,對讀書沒有興趣,或者與生俱來就沒有讀書的這種本質的人來說,也許每天讀書就像受刑一樣。一個孩子真正能夠有所提升,一定是自發的進行學習的, 外力真的是很難改變一個人。教育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饑餓,當一個人饑餓的時候,他會想方設法解決這個問題,可是當這個人一旦吃飽,他就會無所事事。
你越在乎什么,什么事情就越困擾著你。感覺越來越兩極分化,要么讀到最優秀,要么就徹底的擺爛。處于中層的這些人,無法改變自己,也無法逃避,怎么做都是努力的活著,又何嘗不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