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京馬拉松已經結束一個月了,兩周前金桑在群里問我:首馬感想寫了沒有?我說:并沒有。他就正告我:一輩子一次的事情,還是記錄一下的好!
我知道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窺私欲而已,哼哼。
可是我實在是無話可說。我只是覺得這并非我所理想中的首馬,報名兒戲,準備不足,大滿貫賽事就這樣被我糟蹋了。不過后來想想也是一種別樣的經歷,所以還是動起筆來,瀝瀝拉拉寫了兩個周末才完成,年紀大了,相信大家也能理解。
二
跑步,曾經是我最痛苦的事情,6'05——1500 米達標線——刻骨銘心的一個數字,每次提到它,就會想起高緯度晴空下,煤渣跑道上瘋一樣奔跑的少年,隨后畫風一轉,跪在草地上喘成狗……
只有一項運動永遠是我的最愛——籃球,集速度、技巧、對抗、準確性,團隊配合于一身,充滿男性荷爾蒙,甚至還有血腥……完美!然而隨著大家逐漸成家立業,打球慢慢變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約人,約時間,找場地越來越難。另外歲月也無情地奪走了你的體能和狀態,即便年輕時如神一般的黑曼巴,最終也被時間打得稀里嘩啦……
思來想去,也就只有跑步對場地,裝備要求低,時間可以靈活掌握。于是,從 2014 年春天開始,魔都的馬路上又多了一個夜跑的人。
一項看似簡單枯燥的運動,卻慢慢地讓人從痛苦到上癮,在剛開始嘗試跑 10KM 的階段,每次的體驗都是這樣的:前面 2KM 一直在想“臥槽,我為什么要干這么傻 X 的事情”,后面慢慢進入一種放空的狀態,當目標快要完成時,人會興奮起來,甚至會有汗毛直立的時候,也許這就是跑步刺激內腓肽分泌的作用。
跑步給身體帶來的變化也逐漸顯現出來,鼻炎,過敏都有所減輕,心肺能力顯著提高,一年后體檢,心率從以往的 90+下降到 70。
跑步過程中,還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跑友,也有很多高手給了不少有益的建議和經驗,這里要感謝……嗯,人太多了,以后再說吧。
三
到了2015年,進入了典型初級跑者非理性瘋狂參賽階段,逢賽必報,逢簽必抽。上半年就跑了臺北渣打,蘇州金雞湖,青浦 550 三個半馬,并且浪費了一個港馬半程名額。
到了 8 月份東馬開始報名,奔著大滿貫賽事的名氣,毫不猶豫地沖進出參加抽簽,當時樂觀的估計按照跑量積累,到開賽時應該可以挑戰全程了,而且中簽與否也未可知,重在參與咯。
9 月 16 日,收到組委會的中簽通知郵件,必然在朋友圈曬出來裝X一下,收到親朋好友熱情的祝賀,老婆也很興奮地回了一個:靠。然后伊開始搶特價機票,訂酒店,所以有一個支持你愛好的家人是一件相當幸運和幸福的事。當時計劃的是拋棄已經開學的小破孩,兩個人好好逛吃逛吃一番,至于后來行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完全在意料之外。
四
也許是太得瑟老天都看不下去了,10.1 前被感冒擊倒,隨后 2 個月一直處在類似傳說中的 OTS 癥狀中,免疫力下降,不停的感冒。那段時間真的是非常莫名其妙,因為并沒有 Traning,何來 Over。這期間錯過了已報名的三個半馬,東馬備戰訓練計劃也被打亂。
直到 12 月下半月,身體狀態終于恢復正常,不過隨著冬天的到來,霧霾的天數也越來越多,以致跑量依然少的可憐,12 月 30KM,1 月 40KM,2 月 120KM。長距離的訓練更是沒有,只有 4 次半馬長度的慢跑,所以 21KM 以后的身心體驗,體能分配,能量膠的口味適應,補給策略等等等等完全是一片空白。
稍感安慰的是體重控制的不錯,從 72KG 降到 66KG,并且不能跑步的日子里沒有間斷核心力量的練習。
就在這樣沒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踏上了東馬的征途。
五
2 月 27 日早上 5 點半,降落東京羽田機場。酒店要下午 check in,只好先去同學家騷擾。機場大巴一個小時到新宿,走在東京的馬路上,街道整潔,空氣清冷,身邊不時有跑步的人經過。
同學家就在東馬的起點東京都廳旁邊,緊鄰選手集結區所在的新宿中央公園。那段時間魔都樓市進入瘋狂的狀態,群里大家都在熱烈的討論“房事”……了解了一下同學的房子,發現魔都的房價完全秒殺東京,呵呵。
補覺到下午,出發去東馬 expo 領裝備。到了國外,就全靠Google Map 導航了,信息提示詳細,線路準確(看同學的習慣,Yahoo!是地頭蛇)。東京的地鐵非常發達,初來乍到還得仔細看清楚,好在智商及格,沒有坐錯方向。
整個領物流程井井有條,工作人員熱情,專業,每個志愿者身上都貼有可提供服務語言的標簽,基本全程中文服務。需要注意的是,東馬是嚴格拒絕代領裝備的,參賽者需要提交領物通知和護照,如果領物通知忘帶也沒有關系,現場找 help desk 打印即可。由于去的比較晚,領完裝備就急急的去找能量膠買,盛大的 expo 只能走馬觀花草草了結。
六
28 日 5 點半起床,洗漱完畢下樓吃早餐,酒店為了東馬特意把早餐時間提前一小時,餐廳里大部分都是參賽的跑者。
吃完就向起點進發,走到半路發現表忘記帶了,又折回酒店去取。一路上每個路口都有舉著指路牌的志愿者,在東京希爾頓門前與束 MM 匯合,和一群中國跑友合影留念。然后各找各的集結區,我在報名成績忽略不計 J 區。
通過安檢后就去找存包車,存包區人流略有沖突,但整個過程速度還是很快,有的存包車工作人員還設計了小節目給參賽者加油打氣。
進入集結區后大家各自開始做熱身準備,天氣晴朗,溫度雖然不高,但是站在陽光下,緊身衣壓縮褲,外加 T 恤短褲并不覺得冷。東馬 9 點發槍還是很人性的,相比之下,臺北渣打 5 點半雨中起跑的經歷,真是不堪回首。
從 J 區到起點過于遙遠以至于聽不到發令槍聲,只能跟著人群向前挪動,到達起點線的時間是9:24。通過起點后,大家迅速進入狀態,人雖然多,但是整體速度并不慢,沒有被阻擋的感覺。
前面 10KM 被大隊伍帶的速度比較快,到 11KM 時尿意來了,東馬前面這段的公廁安排得比較密集,而且一個很贊的細節是每個如廁點都有牌子提示下一個廁所的距離。廁所出來看了一下表,感覺時間和狀態都不錯,于是臨時興起決定沖一下半馬 PB。其實這是非常不理性的,打亂節奏,容易受傷。
到半程點,果然 PB,依然感覺狀態不錯,就這樣帶著盲目樂觀跑進后半程。到 30KM 時腳開始酸疼,32KM 右小腿肌肉發硬,感覺隨時可能要抽筋。開始使用頻繁進站策略,不放過每一個水站,食補站,利用補給的時間休息。
13:10 左右看到 35KM 關門提示牌,關門時間為“14:37”,我知道只要后面不發生嚴重傷痛,收容車這次咱們是無緣了!
35KM,成功撞墻,腿已經不聽使喚,想跑但是邁不動步,每一次擺臂后背都痛,核心力量不足顯露無疑。賽道難度也開始加大,上高架和連續大坡度的橋,讓人接近崩潰。一直擔心的小腿抽筋沒有發生,大腿肌肉在上坡時隨著每一步的邁動開始有節奏的抖動,這時居然感覺到了一絲絲異樣的快感……
下了高架,最后 1KM,咬著牙堅持跑起來,轉彎看到終點時,幾乎淚崩,好想跪地親吻計時毯……5:09:20,時間好于賽前預估,首馬順利完賽!
七
好了,總結一下,東馬是每個跑者都值得去體驗一次的賽事,具體來說……算了,很多公眾號有圖文并茂的文章介紹,比我這干巴巴的文字好看得多,各位自己搜吧。什么,你問我為啥不放照片?主要因為我是個不愛拍照的人(人丑技術差),另外后援團發生意外,落地后突然發病,陷入癲狂的買買買狀態,根本沒有去現場支援,這里提出嚴重的批評。
回到跑步本身,這次東馬的經歷讓我體會到以下幾點:
- 跑步不上量,成績沒法靚
- 跑步不減重,早晚膝蓋痛
- 跑步缺核心,渾身都抽筋
從小老師教導我們,寫作文要引用名人名言來提高文章重量,以前找不到合適的,我會自己編一個……這次不用編,越野跑女神珊瑚的一段話說的非常好,放在這里與大家共勉:
比賽就是比賽,無論是UTMB、UTMF還是TDG,無論是100公里、168公里還是330公里....無論我們完成的是哪個“牛B“比賽,都只不過是個比賽而已!其過程要比努力生活、打拼事業容易太多,更沒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地方。倒是比賽之外,那雞零狗碎又讓人撒心裂肺的生活,能過好它,才是真正值得驕傲的。
生活的馬拉松,我仍然是一個跑渣。努力找回狀態,不忘初心,奮力向前,奔向詩和遠方的田野!